索引号: | 014231838/2019-01786 | 分类: | 工业、交通\其他 通知 | ||
发布机构: | 县政府办 | 文号: | 东政办发〔2019〕58号 | ||
成文日期: | 2019-07-01 | 发布日期: | 2019-07-08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称: | 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如东县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如东县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如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1日
如东县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南通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通政办发〔2019〕40号)精神,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一个龙头、三个先锋”工作总目标,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集约节约、绿色环保、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以转型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江海河联运优势,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大力提升枢纽能级,切实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和水路运输量,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争当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不断开创“强富美高”新如东建设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县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增加,港口铁路和水路集疏运量较快增长、多式联运实现突破,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与2017年相比,2020年铁路货物发送量增长0.5万吨,增长100%。多式联运货运量、港口集装箱联运量增长20%以上。建材、钢铁、电力等重点企业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比例达到50%以上。
二、货运铁路扩能行动
(三)发挥、提升海洋铁路运输能力。配合推进干线铁路建设及既有线的扩能、电气化改造,充分挖掘与利用既有铁路资源,提高普速铁路通行能力,释放货运功能,强化和完善货运铁路网络。到2020年底前,力争开通北渔站,开展栟茶站扩建改造工程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相关镇(区)参与。以下均需相关镇(区)参与,不再列出)
(四)加快集疏港铁路建设。加强港区集疏港铁路与干线铁路和码头堆场的衔接,优化铁路港前站布局,鼓励集疏港铁路向堆场、码头前沿延伸,加快港区铁路装卸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在南通港洋口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把海洋铁路进港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真正做到海铁联运、水铁联运。根据洋吕铁路的建设进度,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如东生态环境局、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支持电缆、电力、石材加工等重点企业以及大型物流园区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2020年底前,具备铁路、水路货运条件的火电企业,逐步转向铁路或水路运输,不断增加铁路和水路运输比例。 (县发改委、县交通运输局、县自然资源局、如东生态环境局、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水路运输升级行动
(六)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按照“节点顺畅、干线成网、县际贯通、达海连江”原则,积极配合做好洋口港区疏港航道前期工作,协调做好洋口运河达标整治工作,确保满足通航条件,实现航道网结构进一步优化。 (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如东生态环境局、县水务局参与)
(七) 推进洋口港区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是完成15万吨航道工程建设,推进液化码头二期工程(G2、G3泊位)、通用栈桥工程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液化码头二期工程(G2、G3泊位)、通用栈桥工程力争2019年底完工,2020年投入运营使用。加快推进黄海二桥工程、重件码头扩建工程、液化码头工程(G4、G5泊位)工程、协鑫LNG码头工程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的前期报批工作。黄海二桥工程全长10035米,宽11.5米,计划2019年下半年开工,力争2021年底完工,重件码头扩建为5万吨级通用泊位,力争2019年底完成报批手续,2020年初开工,2022年完工。液化码头工程(G4、G5泊位)工程新建两个5万吨级液化泊位,力争2020年开工,2022年完工。协鑫LNG码头工程新建21.7万方卸船泊位1个,4万方装船泊位2个,计划2020年开工,2022年完工。(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牵头,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如东生态环境局参与)
(八)进一步提升港口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比例。积极推进专业化码头建设,提升港口大宗货物通过能力。加快推进重件码头扩建工程、液化码头工程新建项目、协鑫LNG码头工程新建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公铁水集疏运体系建设,推动大宗货物集疏港转向铁路和水路。进一步加强建材、化工、LNG等货物集疏港运输管理,2021年l0月底前,洋口港港口的LNG、建材等大宗货物集港基本实现以铁路、水路或管道运输为主。(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县交通运输局、如东海事处牵头,县发改委、县水务局、如东生态环境局参与)
四、多式联运提速行动
(九)加快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和装备升级。优化多式联运枢纽场站布局,重点支持具有较强公共服务属性、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场站建设,加快推进海洋铁路栟茶站扩建改造工程,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大力推广应用集装箱、厢式半挂车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和货运车辆。支持企业加快多式联运运载单元、快速转运设备、专用载运机具、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等升级改造,促进集装化、厢式化、标准化装备应用。(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委、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以及LNG罐箱多式联运试点,联合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大力推进LNG罐箱水路运输模式。引导县内外贸企业货运陆改水,集并县内集装箱货源,形成初步规模效应。 (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发改委、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强化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实施开放程度更高、风险防控更有效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和管理体制。规划建设港航服务业集聚区。2025年前,集聚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咨询、航运经济、船舶技术、后勤补给、海事法律服务等各类航运服务要素,规划建设与现代化港口航运服务业相适应的高端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强化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临港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强化配送功能,积极融入区域与国际贸易体系供应链。(县商务局、如东海关、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牵头,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委、如东海事处参与)
五、公路货运治理行动
(十二)深化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按照现有公路超限检测站点布局,加强公路超限检测站点建设完善和运行管理,实施交警路政驻站联合执法和流动联合执法。建立健全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超载“黑名单”管理制度和严重违法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参与全国公路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推进基础信息共享,加密动态称重检测系统,全面推进公路超限非现场执法,提高公路治超执法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强化货运源头监管,公示重点货运源头单位监管单位及责任人,引导重点源头单位安装使用称重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对货物装载情况的实时监管,全面实施“一超四罚”。到2020年底,全县普通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得到有效遏制,低于省控标准。(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牵头,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参与)
(十三)大力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稳步开展危险货物运输罐车、超长平板半挂车、超长集装箱半挂车的治理工作。加强既有营运车辆情况排查,逐车制定车辆退出计划,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快更新淘汰不合格车辆,促进标准化车型更新替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模块化中置轴汽车列车示范运行,加快轻量化挂车推广应用。(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发改委、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参与)
(十四)推动道路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鼓励“互联网+货运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入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支持无车承运人企业高效发展。20l9年底,中长途货车空驶率下降到40%以下,到2020年,下降到35%以下。积极培育1—2家以上具有区域影响力,且创新能力强、运营管理规范、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的无车承运人企业。大力发展甩挂运输、企业联盟、品牌连锁等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模式,发挥规模化、网络化运营优势,降低运输成本,有效整合分散经营的中小货运企业和个体运输业户,鼓励“个转企”、“小升规”,给予政策优惠,逐步停止办理个体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件。支持大型道路货运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加盟连锁等方式,拓展服务网络,延伸服务链条,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牵头,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参与)
六、城乡绿色配送行动
(十五)积极引导和鼓励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引导和鼓励城市货运配送组织模式创新,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城市配送企业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运输组织模式。加大对物流园区(货运枢纽)建设、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智慧绿色物流服务平台(无车承运人平台)建设等的支持力度。(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商务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城市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参与)
(十六)开展农村物流示范县创建。通过示范县创建探索农村物流发展新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物流整体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学习借鉴如皋农村物流示范县创建经验和做法,按照资源共享、多站合一、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物流功能突出、服务“三农”的网络节点,到2020年,实现网络节点全覆盖。创新农村物流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农村客运站、邮政网络、农村超市、供销社等节点提供农村物流服务,积极探索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供销合作总社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参与)
(十七)加大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推广应用力度。将公共充电桩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范围,加大用地、资金等支持力度,在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货流密集区域集中规划建设专用充电站和快速充电桩。结合城市配送需求,制定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改善车辆通行条件。20l9年底,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和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清洁能源车辆占比不低于70%,到2020年,不低于80%。 (县发改委、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如东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牵头,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参与)
七、信息资源整合行动
(十八)提升物流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推进传统货物运输组织方式的改进和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整合。鼓励和支持“互联网+”车船货匹配、无车承运、城乡配送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物流需求和供给高效匹配、精准对接。强化货物定位跟踪状态信息查询等服务,提高物流服务智能化、透明化水平。(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委牵头、县大数据中心、县供销合作总社参与)
(十九)加强运输结构调整信息报送和监测分析。在国家运输结构调整指标体系基础上,制定我县运输结构调整监测指标,建立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运行状态运行监测和报送机制,开展运输结构调整监测分析,跟踪监测大宗货物及集装箱“公转铁”“公转水”运量变化、多式联运发展状态、新能源车辆推广情况、建设项目进展等相关信息。适时组织开展全县货物流动调查,分析全县货物运输流量流向状况。(县交通运输局、县统计局牵头,县发改委、如东生态环境局参与)
(二十)完善和推广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交通运输、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共享开放,为企业提供资质资格、认证认可、检验检疫、通关查验、信用评价等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如东海关、如东海事处、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强政策支持保障
(二十一)完善财政等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层面关于运输结构调整、多式联运等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多式联运枢纽场站及集疏运体系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延续现有船舶过闸费政策,落实内河集装箱示范航线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大型工矿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公转铁”“公转水”的配套鼓励政策,对成效显著的企业以及集装箱铁水联运、公铁联运经营人给予奖励或补助。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淘汰老旧车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政策措施。(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牵头,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参与)
(二十二)完善用地用海支持政策。加大铁路专用线、干线航道网项目用地支持力度,对相关项目优先保障。对“公转水”码头、纳入港口总体规划和运输结构调整的铁水联运、水水中转码头及配建的防波堤、航道、锚地等项目,优先保障。在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组织编制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和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方案,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对急需开工的交通工程,属于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办理先行用地。(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发改委、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参与)
九、加强督导考核力度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如东县推进运输结构调整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县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召集人,县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召集人,县委宣传部、政法委、网信办,发改委、公安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如东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统计局、外办、国资办、县城市管理局、市场监管局、信访局、大数据中心、供销总社,如东海关、如东海事处、洋口港管委会等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县交通运输局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各有关部门参加)
(二十四)严格督导考评。县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建立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动态督导考评机制,加强对各有关部门推进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定期通报全县运输结构调整进展情况。县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动态评估机制,加强对港口、物流园区、工矿等企业的督导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要加强对运输结构调整的监测分析,按季度总结形成工作情况报告,并填写《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监测分析表》,于每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报县联席会议办公室。(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各有关部门参加)
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十五)保障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从业人员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等服务,积极培育拓展新兴市场,推进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交通运输、政法、公安、网信、信访等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跟踪了解行业动态和各方诉求,加强信息研判和沟通会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化解和疏导矛盾,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县委政法委、县交通运输局、县信访局、县公安局牵头,县委网信办参加)
(二十六)强化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的宣传报道和政策解读等工作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运输结构调整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县委宣传部、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委牵头,县各有关部门参加)
附件: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监测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