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领导班子2012-2016年工作总结
2012年初,县委、县政府从把握我县沿海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出发,正式组建、启动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建区至今,是我区创建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近五年来,区领导班子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成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奋斗目标,带领全区上下,一切从零开始,积极应对挑战,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负重奋进,拼搏进取,完成了“一年搭台、两年起步、三年发展”的阶段目标,实现了提档增速、双驱发展的良好开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产业升级推进年、开发建设攻坚年、美丽乡村建设年、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推动园区建获“中国县域最具农业投资价值区”,为全县“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为全区未来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科学规划体系全面形成。先后完成发展概念规划、总体规划、产业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刘埠国家一级渔港经济区、刘埠现代农渔体验园等专项规划,实现了全区规划编制全覆盖,科学确立了“一脉串双核,双轴滨海联;五园带四区,多点共生辉”的园区空间结构。同时,完成园区“十三五”规划,对接市县今后五年发展规划及新一轮土地调整规划,全面厘清了近、中、远期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
二、产业平台建设绩效显著。高起点规划并全力推进以刘埠国家一级渔港建设为牵引,打造集渔业服务、滨海旅游、休闲养生为主导产业的刘埠渔港经济区;以正大虾产业链项目为龙头,打造集各类水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体的、产出百亿能级的外农食品产业园;以新能源、新养殖模式一体化为特色,打造集高效设施种植和工厂化健康水产养殖为业态的金海岸现代农渔业产业园的“一区两园”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初具雏形。打造了“东之蕴”牌特色蔬菜、“金沙翠”牌优质果品、“中水水产”牌对虾、“苏宝、苏生”牌海参、海蜇等特色农渔产品品牌。筹备建设集农渔业研发实验、监测检验、公共服务与信息化管理为一体的质量检测与研发试验中心,成功洽谈收购刘埠农庄,招商启动刘埠现代农渔体验园建设,成功回购、回收掘苴垦区和二分之一德昌垦海土地(海域)使用权,园区产业平台建设迈入快车道。
三、农渔项目招商成果初显。从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出发,紧盯高效果蔬种植、健康水产养殖、高端三产服务、农渔产品加工等科技含量高、产业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开展定向招商,锁定央企、上市公司以及行业龙头农渔企业,主动对接跟踪国开新能源、中牧、正大、韩华、通威、上海水产和台湾慕德等大型企业投资动向;积极与农业部、中国农科院及上海、青岛等水产研究机构的联系,在产业带动能力强、投入产出率高的知名农渔业企业、农渔副产品加工等企业中,不断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争取优质农渔及加工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截止目前,南通宝华、维尔思水产、中水水产、东润农业科技、浩鑫水产、鸿轩小鲜蛋等企业相继落户并开工建设。正大虾全产业链、上海文旅小镇、慕德生猪养殖及饲料加工等项目达成初步投资意向。特别是要向与会同志报告的是,挂职招商的同志服从组织安排,迅速融入我区招商一线,克服各种困难,主动作为,取得了较好的阶段业绩。
四、刘埠渔港建设强势突破。破解项目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审批部门审查意见多等难题,举全区之力攻坚克难,仅用两年时间,通过国家海洋局和省水利、发改、海洋等部门评审,拿到“四大评审”批文。科学安排、精心组织,渔港实体工程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克服海上施工风大浪急的特殊困难,1、2、3号围堤工程顺利完成,合龙一次成功;水闸及引河工程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船闸、换水闸、码头、港池等工程正抓紧招标或已进场施工;万亩海参园涵闸工程已经完工,渔港大道一期建成、二期全面开工建设。成功承办我县第八届沿海经济合作洽谈会开幕式暨刘埠国家一级渔港开工仪式,较好地推介了园区开发条件和投资环境。
五、基础配套工程有序推进。围绕建设大提速、形象大提升,为项目落户创造良好条件的目标,大力推进路、桥、水、电、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完成实物工作量超2.5亿元,建成及在建渔港大道、刘埠大道、加工区辅道、支五路和风光大道一期等一批重点工程,园区道路框架全面拉开。加快推进绿化建设,园区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辖区重要节点及G228、G328交通要道绿化景观工程全面建成。区、村、社区硬质路面实现村村通,部分有条件的村提前实现了户户通。同时,金海岸现代农渔业产业园北框河完成清淤,总干渠、一、二支渠及部分道路等基础工程竣工验收,累计投资超1亿元;风光大道及东西横河完善河网配套,完成投资超0.5亿元;推进风光大道产业带、景观带建设。农海产品加工区一期400亩基础设施配套及土地征收、平整全面完成。加速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完成园区电力规划编制和11万伏变电所建设前期工作。
六、融资上争工作成绩喜人。围绕“近建蓄水池、远保资金链”的要求,全力主攻融资工作,加强融资平台建设,至去年底,与江苏行、中行、国开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密切合作,累计获得银行授信达10亿元。同时,全力加强政策研究和信息沟通,精心策划包装项目,优质高效推进实施,2012至2015年共有36个上争项目落户我区,争取资金8995万元,为加快园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蓄足活水”。今年,在原有融资规模的基础上,着手谋划新形势下融资新方式,拓展融资新渠道,以确保负债规模可控下的资金链的持续性,有效防范财政债务风险。上半年新增建行4亿元、恒丰银行1亿元授信。同时,申报并确定2016年省级滩涂开发,农业标准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信息化建设及掘苴垦区河道疏浚等项目,争取资金近1000万元。申报农业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农业三新工程建设项目、农桥建设等相关项目,有力推动园区农渔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项目发展。
七、强村富民工程卓有成效。到“十二五”末,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近海村、环东村和何丫村村营收入分别从2011年的61万元、89万元、21万元增加到121万元、113万元、59万元,年均分别递增14.68%、4.89%和22.95%。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顺利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新建环东村、何丫村和东海社区村民服务中心,近海村村民服务中心全面改造。精准推进扶贫减困,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做到帮扶对象精准、政策应用精准、帮扶方式精准、责任包干精准、完成时间精准和信息报送精准,实现了有贫必扶、有困必减。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开展畜禽粪污专项治理。圆满完成土地确权和每年春秋两季秸秆“双禁”及综合利用目标任务。完善“五位一体”长效管理,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各村、社区全部通过省星级村验收,实现县级文明全覆盖。何丫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全国绿色生态养殖产业化示范单位”。近海村建成“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和省级居家养老服务站; 环东村荣获“市和谐村居”及县“民营经济发展明星村”等称号。
八、园区管理工作创新有力。创新有为、合力推进“三项建设”,提炼广大干群“担当作为、勤奋认真、好学善谋、为民亲商、务实高效、团结协作、创新争先、规范守纪”为核心内涵的执政理念,进一步树立了发展的自信,坚定了发展的道路,锻造了发展的队伍,夯实了发展的基础,这些都为我们今后开展各项工作蓄满了能量,增强了动力。认真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规定和要求,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教育。从严从实、标本兼治,充分发挥党工委、纪工委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双向延伸。把效能建设作为队伍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实行“项目化”管理,对目标责任细化分解,明确到每一个节点、落实到每一个人头,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和奖勤罚懒的考核激励机制。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工作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结合园区工作实际,研究制定规划建设和产业项目规范化管理文件。加强行政权力阳光透明运行,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法治园区建设为引领,强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近海村、环东村建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深入做好“六五”普法工作,提升全民守法自觉性。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包案制度,信访案件均逐案落实交办、销号处理。加快推进技防区建设,发挥“平安如东联动网”区级平台作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回首过去五年,我们历经艰辛,取得一定成绩,共同分享成功喜悦,但是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少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展望未来愿景,我们信心坚定、满怀憧憬,共同肩负神圣使命,开发区领导班子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市、县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好上又好、能快则快”的总体要求,强化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建设,全力做好“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富民进程”的大文章,有力融入市、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进程,努力为市县新一轮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