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
2017年,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农业农村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区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年度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工作职能,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以千方百计促进农渔民增收、农渔业增效为中心;以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为出发点,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好各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渔业提质增效
1、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渔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全托管、滩涂经营权整活和刘埠渔港建设的拉动,加快发展农渔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指导, 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以土地股份合作为基础的农民合作社联合会,培育农业行业协会, 促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更高层次联合与合作, 形成"1+4"新型主体方阵,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家以上。
2、强化农海产品品牌建设。加大农海产品品牌培育、推广和保护力度,进一步放大刘埠牌、苏参、苏宝、金沙翠等农海产品知名品牌的效应。环东村和近海村要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自身品牌,在传统条斑紫菜养殖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加快发展坛紫菜,打造坛紫菜品牌。何丫村要充分利用小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优势,探索南美白对虾小棚内无土栽培蔬菜及蔬菜和南美白对虾共棚共生、同棚错生的生产新模式,为全区农渔业发展,农渔民致富探路寻径。
3、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现代农业的基本前提。2017年要完成省级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个,推进水产标准化养殖生产示范园1个,新认定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
二、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工作,切实抓好农村“三大管理”
1、坚持发展为纲,进一步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农村财务制度,扎实抓好农村财务公开,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财务资产管理专项治理。指导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产权登记和成员认定。通过抓管理、开财源, 努力实现全区村集体经营收入比2016年同比提升5%以上,近海、环东、何丫分别达到130万元,120万元和70万元。
2、坚持保质按时, 全面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户土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登记簿“四到户”工作,为促进增加农村集体和农民的物化权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因地制宜发展符合政策导向、符合农民利益、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的“三权”分置有效形式。在何丫村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3、坚持规范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规模效益增长。按照农村产权交易规则,加大对农村集体各种产权交易的管理,逐步形成上下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和服务体系, 确保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部纳入区交易平台进行。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前提下, 进一步加大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引导, 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4、坚持民生共享, 减轻农民负担维护百姓利益。始终注重强农、富农、惠农的各项政策监督贯彻落实到位, 将“农民致富我扶持, 农民维权我帮助”作为农村工作履职的宗旨。把减负工作融入到农村改革发展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中去。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大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全区计划新建农路10公里以上,新建防渗渠3公里,财政桥1座,河道疏浚10万方,节制闸一座,泵站5座,完成投资810万元的滩涂开发项目和高效节水项目建设。
三、转变“三农“发展方式,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1、以加快农业接轨上海为牵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对全区农业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带动作用较强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招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积极扩大本区农海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的销售渠道,吸引沪资投入现代农渔业项目5000万元以上,为全区农渔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农渔业发展开拓广阔空间。
2、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农业项目建设。新发展规模设施种植园区(设施净面积500亩以上或生产设施投入500万元以上)1个,新增加工类项目(固定资产超3000万元)2个,新增流通类项目(固定资产超1000万元)1个,新发展渔业养殖类项目(固定资产超1000万元)1个,新发展休闲观光类项目(500万元以上)1个,完成市“863”、县“842”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任务,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各1000亩。
3、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渔)业。环东村和近海村在坛紫菜发展的同时,要注重销售渠道的拓展,形成自己的线上线下的销售网络,全区全年要新增线上销售额10万元以上的电商平台2个,其中达100万元以上的电商1个,新增益农服务社1个,物联网技术运用实体1家。
四、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确保农业农村繁荣稳定
1、精准布局,确保农业政策性保险做实做好。围绕“保面扩险种”目标,结合我区农业实际, 与县农口对接,积极探索新增南美白对虾养殖保险的新险种, 支持重点特色种养殖业发展,确保全区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达到 65%以上,增强农渔民抗风险能力。
2、精准扶贫,促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显现成效。按照省委省政府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的总体思路, 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 确保当年建档立卡低收入户脱贫率达40%以上。
3、精准发力,同步抓好依法管理与百姓致富。进一步抓好基层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完善县、区、村(社区)三级纠纷调解仲裁网络建设,充分发挥调解、仲裁功能, 加大村、社区干部与老信访户的结对帮扶力度, 努力做到“一般纠纷不出村、较大矛盾不出区”,致富与稳定并举, 实现全区稳定祥和的局面。
4、精准管控,全力保持全区安全生产无事故。坚持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在做好全区其它领域的安全生产的同时,继续抓好海洋与渔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出海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加强渔业安全执法力度,完善海上应急救援体系,优化渔业管理队伍。
五、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活动,积极打造最美外农
1、扎实推进“263”专项整治。紧扣省市县区“两减六治三提升”工作要求,抓好辖区内燃煤锅炉的分类整治,加快环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全面完成何丫村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快河道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集中精力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承载力不足的矛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2、做好做精环境治理各项工作。完成环东村村中心河的整治,近海村南界河北坡面的综合整治,何丫村南北中心路的路容路貌改造,东海社区主干道路的绿化美化。通过营造亮点,以点带面,全面打造宜居环境,全面提升全区三村一社区的大环境。力争近海村、环东村通过如东县首届最美乡村确认。
3、精心办好首届梨园“开园节”。全面进行梨园路拓宽改造、节水灌溉、果品保鲜库建设,对梨园内部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并在7月份举行首届梨园“开园节”活动,努力将梨园品牌打造成我区又一张靓丽名片,为全区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进行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