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文广传媒工作思路
来源: 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14-12-12 10:02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全县文广传媒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更是面临三网融合步伐加快、竞争压力加大的挑战之年,做好明年的文广传媒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牢固确定“新闻立台、经营强台、改革活台、人才兴台”的工作思路,围绕“新闻宣传全市争先,事业发展全省赶先,产业拓展全市率先,队伍建设全县创先”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发挥好主流媒体的引导力,不断放大文化传播的影响力,着力提高集团业务的竞争力,切实强化创优争先的保障力,全力打造文广传媒事业发展的升级版,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一、新闻宣传工作思路

1.新闻宣传工作目标任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工作中心,贴近群众生活,努力创新频道与节目形态,不断强化主流媒体影响力,为全县实现赶超争先目标提供强大舆论支持。确保全年有4件以上作品获市一等奖,10件以上作品获市二等奖,保持创优工作全市领先。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力争有10篇以上反映如东重点工作的新闻在中央“两台”、人民日报等媒体采用,有20部反映如东经济社会成就的专题片在境外播出。

2.新闻宣传工作重点。一是紧扣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围绕全县工作中心,紧扣主题主线,抓好重大宣传,为我县实现“两年赶超,五年争先”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围绕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总目标、总要求,广泛宣传全县上下在“港口引领、科技驱动、城乡一体、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引领下,全面贯彻落实全省“苏中会议”精神,不断加快新兴海港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现代旅游城市的建设所取得的新业绩、新成就。要完善新闻策划机制,加强策划力度,各媒体确保每天有策划性报道,每月有深度系列报道,每季度开展不少于一次大型新闻行动。要强化新闻评论工作,提升媒体的思想力和影响力。2014年,各媒体要根据自身特点,形成自身的评论员队伍,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完善新闻评论考核机制与规范。二是紧贴群众,关注民生,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鲜活性。强势推进“走转改”长效管理制度,全体采编播人员要对照“走转改”方案找差距,真正建立自己的“基层联系点”,扑下身子到基层,多用群众视角,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更好地反映群众的新创造、新面貌和新期待。加强《民生118》等民生栏目建设,在节目形态上谋求创新与突破,多推出追踪性、互动性民生报道,多做现场报道和现场解读,确保每天的民生报道不得少于5条,力争到2014年下半年,形成独立于新闻版块之外的专门民生报道节目。同时,进一步做好“如东县政风行风热线”四位一体直播和热点追踪报道工作。三是打造精品,强化外宣,进一步扩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全体新闻从业人员要树立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积极推进作品题材、内容和形式创新,把握好作品的思想导向。要进一步健全奖勤罚懒的激励制度,激发新闻从业人员的创优的热情。确保全年有4件以上作品获市一等奖,10件以上作品获市二等奖,保持创优工作全市领先。同时,要创新外宣平台,密切与上级媒体和境外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力争有10篇以上反映如东重点工作的新闻在中央“两台”、人民日报等媒体采用,有20部反映如东经济社会成就的专题片在境外播出。四是推陈出新,加强改版,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态。《如东日报》要围绕办一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和“有故事、有表情”报纸为目标,加大“关注”、“对话”、“第一现场”、“港城时评”等重点栏目建设,尝试开设名记者、名编辑专栏,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报纸扩版。如东电视台要进一步提高《如东新闻》和各类专题的采拍、制作质量,更多采用主持人(或记者)出镜、现场报道手法以及纪录片拍摄手法,使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有更多的现场感、更多的贴近性。要尝试使用主持人(记者)现场评论、嘉宾评论等电视评论手法,体现如东电视的深度。在节目的包装和整个频道的串联上花费更大的投入与精力,使每一个频道的所有节目都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流畅的整体。如东人民广播电台要继续保持“896新闻播报”的贴近性特点,针对目前广播听众的要求,不断创新广播新闻播报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引进人才,做活做优各类直播节目,逐步形成如东广播直播品牌栏目。如东新媒体网站要研究和顺应新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要求,有机整合三家传统媒体资源,根据已经确定的新一轮改版框架,做优做强精品栏目,同时加强创新、包装和推广,多和网民互动,迅速提升人气和影响。

二、广电事业产业发展主要思路

1.广电事业产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2014年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将继续围绕事业建设全省领先的整体目标,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广播电视网络的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提升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广播电视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

2.广电事业产业发展四大重点工程。一是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作为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传输快捷、覆盖面广、接收简便等特点,同时也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要继续加快广播电视发射塔建设进度,争取早建成,早投入使用。同时,积极尝试DTMB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单频网的建设,加快CMMB的覆盖,为实现我县真正意义上的广播电视全覆盖网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数字化村建设工程。随着国家三网融合进度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单向广播电视网已经无法承载更多的新兴数字业务,尤其近年来国家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使得电信、移动等运营商多业务(包括广播电视节目)承载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进而使得我们传统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面临大面积流失的危险,同时考虑到高标清节目的不断增加,尤其我县农村地区目前有线数字电视分配网络已经不能够进行节目的承载,因此推进数字化村建设刻不容缓。2014年,我县要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数字化村建设,按照小镇2个,大镇4个的目标,全年完成50个村的数字化村建设。在数字化村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实施,即要抓好工程质量,又要做好用户的发展,通过数字化村的建设来提升我县广播电视网络的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进而达到巩固用户发展用户的目的,确保有线电视用户不少于27万户,力争宽带用户达到2万户。三是“智慧社区”试点工程。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改造不仅仅大大改善电视视听质量,丰富电视节目内容,扩大电视应用领域,更重要的是还建立了一个普及的数字化信息平台,通过高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力推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对于宣传党和政府政策,服务社区民众,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改善投资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013年南通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而“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需要借助于新的信息网络平台来实现新的管理形态。广播电视网络作为城市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承担此项重要建设任务,同时也是对广播电视网络产业发展的检验。2014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之下,在县城或镇区范围内借助于广播电视双向网开展“智慧社区”的试点工作,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好的信息化服务。四是“全台网”制播数字化工程。近几年来,我县在台内数字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随着台内制播系统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大,常常会面对“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三大难题。这些难题与台内业务整合、管理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而采用全台网技术能够打通采编播存各业务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节目生产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 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规范的标准统一并确保系统安全,因此全台网的建设能改善广播电视台的生产力环境,并为各种新媒体和新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撑,从而达到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广播电视台的竞争和发展能力的目的。2014年我县将认真学习兄弟单位全台网的建设经验,结合当前高标清同播的情况,采取高标清兼容的形式全力推进“全台网”制播数字化工程,提升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