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1-12月,我县实现外贸进出口649.0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17.7%,比2021年高出2.8个百分点,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明显增加;其中,出口203.6亿元,同比增长16.5%,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7%;进口445.3亿元,同比增长34.1%,占全市进口总值的33.9%。
一、我县外贸进出口基本情况
1-12月,我县进出口总量位居全市第三,但与全市相比,累计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市(8.1%)19.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幅高于全市(4.5%)12个百分点;进口增幅高于全市(15.1%)19个百分点。
(一)行业及商品结构情况
1-12月,全县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出口80.89亿元,同比上升42.8%;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56.49亿元,同比上升12.5%;机电产品出口32.76亿元,同比下降10.1%。这三大类合计出口占全县出口总额的83.1%,占比比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
(二)市场结构情况
1-12月,全县出口主体市场美国、欧盟、日本的占比分别为24.0%、19.6%和9.2%,对美国出口增长14%,对日本出口增长30.6%,对欧盟出口增长5.2%,三大主体市场出口占全县出口的52.8%,与上年度同期基本持平。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47.43亿元,同比增长20.3%;对RCEP国家出口48.37亿元,同比增长14.9%。新兴市场中对东盟出口增长9.4%,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长46.5%,与上年同期相比,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趋势波动较大。
(三)贸易主体结构情况
1-12月,全县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71家,同比减少1家。进出口超亿元以上企业53家,同比增加2家,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588.47亿元,占全县进出口总额的90.7%;进出口3000万元-1亿元企业73家,进出口总额37.18亿元,占全县进出口总额的5.7%;进出口额低于3000万元的企业445家,进出口总额23.3亿元,仅占全县进出口总额的3.6%。
其中出口超亿元企业4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8家,共实现出口额146.7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72%,进口超亿元企业8家,比上年同期减少3家,共计进口432.7亿元,占全县进口总额的97.2%。其中,进口超10亿元企业有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家,上年仅有江苏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1家,今年新增江苏嘉通能源有限公司和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
(四)镇(区、街道)完成情况
1-12月,全县16个镇(区、街道)中,岔河镇、双甸镇、河口镇、大豫镇、城中街道、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和洋口镇这7家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丰利镇、马塘镇、新店镇进出口和出口与序时均有较大差距,栟茶镇、曹埠镇和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全年目标任务近乎完成,均达到90%,如东经济开发区完成了出口任务,进出口与序时还有一定差距。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2年我县外贸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全球疫情形势严峻,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际需求复苏势头放缓。2022年外贸运行整体面临一定的风险和压力。
(一)外部环境依旧复杂。2022年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外贸市场跌宕起伏。一是受疫情影响,外需走弱,国际订单不足,海外市场部分失守。二是2022年国内外各大展会主要以线上展的形式开展,虽然线上展是新的市场拓宽路径,但从企业反馈中了解到,线上展在开拓新客户方面效果远不如线下展,企业订单基本来源于存量客户的定向订单,出口缺乏突破性增长动力。
(二)外贸短腿依旧。缺乏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近年来,出口增长一直依靠原有产业的自然增长,出口总量偏小,对我县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对于出口,近年新投产企业外贸贡献度偏低,出口一直依靠原有企业自然增长,缺少新的较大出口增长点,后劲不足。
(三)对液化天然气(LNG)进口依赖度较高。2022年,我县LNG进口总量384.43亿元,同比增长36.4%,占全县进出口贸易总值的近六成。2022年因俄乌战争,全球LNG供应紧张,导致价格持续上涨,也是我县外贸增长的重要原因。但LNG货值大,价格长期波动将影响外贸整体平稳运行。预计2023年LNG进口计划总量减少50万吨,单价下降10%,进口缺口50亿元左右。
四、2023年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展望2023年,我县外贸进出口有望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短期来看,大国博弈加速进入能源和科技领域,消费拉动的动能逐渐失速。外需疲软将直接导致外贸订单转移、进出口增速放缓,甚至导致部分企业国际产业链重组、市场份额下降。长期来看,由于国内市场供应链强大、产业链完整的优势依然存在,所以我县外贸主体活力基本可以保持稳定。
(一)工作目标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50亿元以上,保持正增长。其中出口额220亿元,同比增长8%;进口额430亿元,略低于上一年度。
(二)工作重点
在新的一年,将继续精心服务好我县外贸企业主体,优化出台新的贸易政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解决问题,持续提高外贸综合竞争力,重点将落实好以下几项工作:
1.厚植外贸土壤,培育外贸增长点。一是按计划对全县现有外向型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对其经营及代理进出口情况、政策需求、服务需求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了解企业的一些痛处难点后积极为企业想办法出点子,解决实际问题。加强部门协调,用足用好省、市对外贸进出口和加工贸易的鼓励政策,指导企业开展直接自营出口和加工贸易;二是用足用好中央及省、市、县各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制定符合我县外贸发展的相关政策,厚植土壤,培育增长点。在稳住重大企业的同时,着力招引外贸总部企业,培育新兴外贸企业,为我县的外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三是计划组织开展外贸业务培训,联合商务、海关、信保、外办等相关部门对镇(区、街道)分管领导、联系人、重点企业负责人开展业务培训、政策宣讲,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开拓思维视野、学习经验做法、对接平台资源,探索外贸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助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四是利用招商优势把招引外贸总部企业纳入招商考核,并配套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我县对外贸总部企业的招引力度。
2.突出市场开拓,优化国际布局。一是在线下国际性展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加大补贴力度,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境外各类专业展,从而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二是因地制宜,结合我县产业特色,制定相关贸易促进计划,鼓励企业抢抓RCEP机遇,加快境外营销网络建设,鼓励有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到境外设立品牌专卖店、商品仓储基地、分拨展示中心、重点贸易中心(市场)和贸易公司(机构),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保订单保份额;三是加大带队参展和抱团组展力度。按照“政府组织、企业自愿参加”的总体思路,及时收集发布境内外知名展会信息,派员带队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渔博会、美国安全及劳保展等境内外知名国际性展会,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全面提升企业外向度和国际竞争力。
3.创新外贸业态,激活发展动能。一是强化现有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省级出口基地建设(全市5个国家级,3个省级,我县各占1个),依托各类产业集聚区,加快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完善配套支撑产业链,增强供给能力;另一方面,依托贸促机构、行业商协会、专业服务机构和我县龙头企业,搭建研发、检测、营销、信息、物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使之切实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继续着力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建成面积超2000平方米、入驻企业超20家的跨境电商集聚区,做大线上销售,在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中,带动对外贸易提质增效、实现突围,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建设,为全县稳外贸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4.积极应对摩擦,维护公平贸易。积极探索和创新应对模式,保障公平贸易环境。一是加强贸易合规工作,提升企业国际贸易摩擦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做好公平贸易全流程跟踪服务,及时通报反垄断、反倾销等工作信息,便于企业有效规避、迅速应对。二是对企业开展公平贸易应诉给予一定资助,并帮助企业申报公平贸易应对补贴,保障外贸主体生存发展。三是引导企业降低对外贸易经营性风险。鼓励支持企业投保进出口信用保险,用好我县已搭建的中小企业统保平台,对企业委托信用保险公司进行买家信用咨询调查、对进出口商品在平台内投保,做好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