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如东县商务局(招商局) 2017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 商务局(粮食局) 发布时间:2017-03-15 16:47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7国内外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商务(招商)工作面临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年工作务必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商务工作会议精神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推动商务(招商)工作提质增量,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流通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更加注重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切实做好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工作,努力实现全县商务经济新突破。

二、商务工作目标

2017年,力争实现外资到账3.35亿美元;进出口2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7000万美元,境外投资60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以上,粮食购销总量与去年持平;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开展“走帮服”活动,机关整体目标考核进入优秀部门行列。

三、工作要点

围绕上述目标,2017年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抓重点,推动招商引资新突破。一是重点项目突破。紧盯全县在手在谈亿元以上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张推进时间表,优化服务环节,强化过程控制,及早完成项目落户,实现外资到账,确保在手在谈重点项目2017年外资到账占全年到账任务的60%以上。二是招商区域突破。坚持境内与境外相结合,做好深耕上海的文章,选定1-2个上海的区县、工业园、科技园、孵化器、金融园、自贸区等为主攻目标,派出精兵强将常驻,保持联系合作常态;做好深挖北京的文章,根据自身产业定位,牢牢锁定一批与之符合的北京大集团总部和中央企业;做好深入欧洲的文章,进一步加强对德国的招商,在保持现有人脉资源的基础上,实现项目招引。同时巩固好传统利用外资的地域,加快推进项目进程。三是组织推进突破。切实完善“强小型活动,辅大型活动”的活动招商思路,切实强化云平台管理功能,切实加大对招商人员的产业知识培训,切实落实“整体联动、三位合一”的招商引资考核方式,即:镇区、县级机关部门、县级机关挂职人员整体联合,对镇区除明确的量化指标外,适度引入项目信息、项目落户独立确认机制,项目确认以云平台为基础,对县级机关部门继续执行《县级机关部门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对挂职干部严格执行项目信息云平台申报与项目落户双向考核制度。

2.转方式,推动对外贸易新增长。一是提升外贸发展水平。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叠石桥家纺市场、常熟服装城,充分用好新的贸易方式,探索如东外贸发展新路;发挥保税应有功能,支持企业发展;实施境内外布展计划,帮助企业抱团参加各类展会,抱团开拓国际市场,集聚出口后劲。二是培育新兴外贸业态。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助推企业发展;坚持实施国际自主品牌发展战略,以推动国际标准、国际认证为基础,积极动员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力争全年创建省级品牌不少于8家。三是统筹进出口协调发展。紧盯出口增长点,如:优嘉植保国外相关认证、中天孟加拉光伏项目国外授标、三一重工整车出口资质等,全力开展跟踪服务。加强进口业务指导,重点督促江苏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拓展进口功能,扩大计划内进口,开展自营进口业务,申报省级进口交易平台;引导巴斯夫等企业扩大进口,促进进出口均衡发展。四是促进贸易便利。开展百强出口企业调研,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重点协调解决退税、报检、通关、融资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继续做好各类扶持资金的组织申报工作,重点破解扶持政策“肠梗阻”现象,扩大政策惠及面;加强通关一体化建设,主动对接如东海关、如东国检,打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基础功能,提升口岸开放层次和质量。

3.善创新,推动外经合作新拓展。一是强引领,推动对外投资更直接。重点引导如东纺织服装、光缆、化工等传统产业建立境外加工贸易基地,实现原产地多元化;支持企业通过建立境外营销网络、设立境外品牌产品展示中心等形式,推动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并购中小型科技企业,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智力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境外资源生产加工基地和海外办事处,形成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缓解资源制约。二是多引导,推动工程承包更独立。支持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国内外著名承包商的合作,巩固和深耕非洲、俄罗斯等传统市场,开拓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争取国家援外成套项目总包工程,提升企业独立承揽国际工程的能力,提升对外开放品牌效应、带动效应、集聚效应。三是勤引路,推动劳务合作更健康。鼓励企业巩固日本、俄罗斯、阿尔及利亚、新加坡、非洲等传统市场,开拓加拿大、澳大利亚、阿联酋等中高端劳务市场。加强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监管和服务,整顿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妥善处理外派劳务纠纷和境外突发事件,促进对外劳务合作健康稳定发展。

4.重建设,推动流通经济新发展。一是推动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区分层次,按市场资源配置大型商业网点;完善、调整、优化我县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打造时尚型商业街区,推动商圈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重点加快农贸市场、五金工具专业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报废汽车拆解市场等建设;提升市场监测水平,保障市场供应充足平稳。二是推动电商体系建设。建设镇(区)电商服务中心(站),形成“一镇一中心(站)”的电商发展组织推进体系;继续推进电商园区建设,积极谋划快递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抓好新店健身器材电商园、扶海青年电商创业孵化中心等示范工程的创建。三是推动消费体系建设。培育重点企业,扩大市场规模,促进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持续增长;引进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升消费品位;重点培育汽车、旅游文化休闲餐饮等消费热点,推动消费总量扩大、结构升级。全年培育限上企业10家,企业总数达到320家 。

5.提质态,构建粮食安全新体系。一是确立底线思维。以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为契机,深入推进依法治粮,牢牢守住“不出现卖粮难”“不断档脱销”“不发生大的粮食质量安全风险”“不发生大的粮油储存事故”等底线,切实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二是强化民生理念。推广优质优价收购,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促进种粮农民增收。全面打造以“半小时放心粮油消费圈”为依托的优质健康粮油产品供应体系,持续开展“粮盾360”行动。支持多元社会主体参与、搞活粮食流通,积极稳妥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粮食经济,进一步放大不同主体的获得感。三是实施品牌战略。策应“跨江融合、接轨上海”战略部署,以“品种优质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品化、营销品牌化、管理规范化”为主线,不断强化组织推动力、基地承载力、龙头支撑力和营销影响力,推进“一品一链”融合发展,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如东大米”打造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以“如东大米”品牌支撑全产业链更加务实、更加高端。四是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加大现代化粮库改造、智能粮库建设、“线下线上营销”等力度,加大先进的装卸设施、烘干除杂、质量检测设备等投入,进一步拓展智慧粮食的覆盖面。

6.优作风,提升服务发展新水平。一是扎实开展“走帮服”活动。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走帮服”活动,通过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拓展“走帮服”活动成果。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省商务工作会上下功夫,把活动成果体现在抢抓机遇和善谋发展上,体现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上,各项工作走在部门前列。二是持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创新考核方法,出台《机关人员管理考核办法》,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敢于动真碰硬,杜绝“不作为”和“慢作为”。强化分类指导,针对不同行业、产业、企业,增强服务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各项规定,密切联系群众,规范各项公务行为。加强商务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意识。认真落实机关廉政责任制,突出“一岗双责”,加强岗位廉政责任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确保无违纪违规事件发生。四是全面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工作,强化学习,增强把握大势的能力,确保商务(招商)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大力推行阳关政务,切实做好权力下放衔接工作。建立商务人才培养机制,运用好商务平台,培养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方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