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审计法治建设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和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局上下形成知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法治审计机关建设,促进审计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审计能力不断提升,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为服务和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1.准确把握基本定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不断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把“全民守法”作为法治工作基本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审计人员要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定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推动审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发展。
2.准确把握深刻内涵。全会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从“法治宣传教育”到“法治宣传教育”,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既包括对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宣传,也包括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治实践活动的宣传,更加突出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更加突出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养。作为审计执法人员,要深刻理解法治宣传教育的科学内涵,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3.准确把握重大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审计人员不仅要紧紧围绕这些重大任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法治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更要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普遍开展宪法教育。要把宪法宣传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最根本的保证,大力宣传宪法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大力宣传宪法至上、依宪治国等理念,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充分相信宪法,主动运用宪法。使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从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提升审计能力、加强组织领导等七个方面,对新时期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为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了全面保障。要确保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树立起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目标,以有效维护国家经济健康运行为主要任务,以惩治腐败、反腐倡廉为重要职责,以保障中央政令畅通为主要基点,以推进法治、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为工作使命,切实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
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及《国家审计准则》等审计法律法规,使审计人员全面掌握审计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实质,依法行使审计监督职权,自觉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深入梳理落实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促进机关内部依法管理、依法决策,全面推进审计机关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同时向被审计单位宣传《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促进其进一步支持配合审计工作,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水平。
四、深入学习宣传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审计实践,深入学习财政、金融、企业、政府投资、社会保障、资源环保等领域的专业法律法规,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公务员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行政法律法规,切实保证审计机关依法行政,同时维护被审计对象的合法权益;深入学习宣传《刑法》等刑事法律法规,增强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及时发现涉嫌犯罪案件线索的能力,并能准确定性,提高案件移送质量,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
五、以提高依法行政意识为重点,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一是形成审计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审计人员认真守法严格执法的良好氛围。不断丰富领导干部学法内容,组织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公务员“五+X”能力暨“六五”普法培训,坚持领导干部法治讲座,理论中心组学法等制度,重在提高审计人员依法执政的能力。将法治学习列入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局党支部学习计划,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依法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作用。二是促进被审计对象依法配合审计监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审计执法、公告审计结果、公开政府信息、通报审计情况等多种方式,对被监督对象开展审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动审计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改善审计执法环境,进一步增强被审计对象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接受审计监督的意识,营造自觉遵守审计法律法规、积极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的良好氛围。
六、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创新,着力在提高宣传教育的实效上下功夫。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有关财经、审计法律法规,突出宣传教育的有效性;二是构建网络培训平台,充分运用局域网培训学习栏目,将有关知识培训的内容在网上发布,供大家自行安排学习任务,并适时安排集中讲解;三是把法治宣传教育与审计实践相结合,采用深入审计现场为审计人员讲解法律法规,解决法律问题等方式,灵活机动地开展工作,增强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
七、坚持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依法审计。重点抓三个方面:一是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审计,全面行使审计监督职权。在宪法和审计规定的职权范围内独立开展审计监督,促进被审计单位依法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廉政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断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认真贯彻《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及相关规定,加强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审计项目重点突出、事实清楚、程序规范、定性准确、处理得当,组织好优秀审计项目的推荐评选工作。三是进一步强化审计审理制度。将按照科学规范、提高效率、开拓创新的思路,推动审计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严格审理为科学管理、综合分析、项目考核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