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工商局2013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如东工商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和系统干部培训整体工作要求,以提高干部队伍创新创优拓展能力和基层履职适岗能力为目标,努力推进学习型工商建设。今年以来,投入法制宣传教育培训经费19.85万元,共开办9期培训班,对外宣传培训14余场次,参训人员达1500余人次。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创新培训方式,提高法制教育质效
法制教育培训是一项基础工作,关系到全系统的行政执法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今年来,我们紧密结合执法工作实际开展法制培训工作,在创新培训方式上求突破,在增强培训效果上下功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重点抓了四个层次的学法:
一是抓领导干部和中心组学法。我局对照《如东工商局党组中心组学法讲座制度》、《如东工商局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就领导干部学法进行了固化安排,提出了明确指标要求,规定局党组每年安排法律学习内容不少于4次,领导干部集中学法每年不少于3次,举行法制讲座不少于2次,每年自学法律时间不少于40小时。
二是抓一线干部拓展学法。为推动基层履职质效提升,主动切合基层执法监管一线的深层次培训需求,今年,我局搭建载体,创设“履职质效提升工程红盾课堂”,为一线干部提供菜单式业务拓展培训。“红盾课堂”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公平交易执法、登记注册、监督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履职新要求、新课题,就食品安全法与产品质量法竞合适用、无照经营查处中工商职责界定与法律适用等四个专题展开培训,强调突出理论性和实务性相结合,在切准当前履职中的热点、难点的同时,兼具前瞻性和适诊性。本轮次提高类培训的参训人员全部来自执法监管一线,培训菜单全部对接培训需求,围绕当前履职中的热点和难点,释疑解惑。本轮“红盾课堂”活动一方面促使基层执法监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勤学多思苦练,又达到了交流得失、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营造了学法、懂法,更会用法的工作氛围,有力促进全员学法。
三是抓青年干部计划学法。为缓解全系统因历史原因导致的人员年龄结构倒挂、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现状,我局今年紧紧立足工商业务基础夯实之需,着力解决基层干部规范履职之困,深入推进“一月一训一考”这一活动载体,在全县工商系统青年干部中有计划地开展基础性理论学习与适岗性业务培训。大练兵学习立足工商干部队伍素质现状,坚持将大练兵活动贯彻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之中,所训内容重在岗位业务基础,力在日常履职规范,积极通过计划性强化集训、周期性系统学习和阶段性达标检验,逐步实现工商干部队伍综合履职素质的全面提升远景目标。目前,大练兵活动已如期举办三期业务培训和达标测试,课堂互动、测试反馈效果良好,达到活动组织预期。
四是抓执法条线强化学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颁布施行将给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局主动跟进,就新老法条对比分析、职责差异应对等方面引导学习,提前预热培训,辅以测试,检验了贯彻学习效果,推进了法制思维的衔接有序。
二、对接用法需求,增强法制宣传效果
今年,我局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呼应不同层面的用法需求,菜单式定制法制培训内容,分层分类、多维灵活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一是“家庭农场培训引导”主动对接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家庭农场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局积极对接,主动配合县农委开展家庭农场相关登记问题的培训咨询等工作。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体登记的选择适用、家庭农场登记要件把握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点评,并就家庭农场规范登记、引入商标战略、农产品网络营销进行了思维和政策引导,推动了全县家庭农场健康规范发展。目前,我局已登记家庭农场36户,其中个体33户、公司3户。在雨顺、祥诚等家庭农场的跟进指导中,逐步引导帮助其完善了公司治理机构等基础规范,指导建立自有营销网站,使它们渐渐走上了科学规范、健康有序的蓬勃发展之路。
二是“格式化信用评价模式”主动衔接两大体系建设。今年,我局进一步巩固格式化信用评价模式,紧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商职能切入点,推进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完善和评价模式固化,不断扩充基础数据的采集面,提高信用评价要素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公正性。今年来,我局组织对全县147家市AAA级以上信用企业的综合复查和评审,对17家欠税欠费、合同欺诈违约等信用指标污点企业及时予以了摘牌,保证了信用企业铜牌的含金量,正面推动市场道德、企业伦理和商业诚信的三维重构。截至目前,我县拥有国家级信用企业8家、省政府命名信用企业11家,市AAA级信用企业139家,高层次拥有量在南通六县市居于前列。
三是“农民消费教育学校”主动贴近农民消费需求。面对农民消费知识缺乏、维权意识淡薄等现状,我局充分利用镇村现有12315投诉举报站等站点资源,组织开办“农民消费教育流动学校”,通过案例说法、小品说理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巡回开展消费欺诈防范知识、消费维权知识培训,循序渐进提升农民消费维权和欺诈防范的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局“农民消费教育学校”已走进9个乡镇的12个村、居开展农民消费培训14场次,受益农民达1500余人。
三、贴近执法实践,夯实基层业务基础
我局确立了法制培训以执法需求为导向,贴近基层执法实践的指导思想,坚持全员学法、分类培训,倡导创新培训方式,做到因人制宜、因需制宜,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分层次、分形式,开展执法适期培训。针对干部年检验照繁忙、市场监管法规知识匮乏的实际,本着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期分类开展适期培训。3月份,我局组织全体执法监管人员监管业务培训,明晰监管服务重点;6月份,为配合打击假洋品牌、机动车违法案件专项执法行动,我局及时组织案件查处适用的专题业务培训,对常见的违法类型、取证要点及法律适用进行了分析讲评,指导了执法实践;8月份,针对职业举报人申诉举报激增的状况,我局专题组织规范处置业务培训,提出程序实体并重的处置思路,确保全系统规范履职。10月份,针对执法监管中暴露出的履职风险,及时梳理归纳出涉及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两个执法领域,涉及:应移送不移送、违法处置涉案财物、违法收集和使用证据共11个子项的履职风险点,讲清法律责任,指明防范举措,拿药给方,极大提升了执法规范度。今年,法规科及时编发了《法制专刊》二期,围绕工商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对象范围、营养标签强制标注豁免对象、假洋品牌查处适用等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法制建议,及时为基层执法纠偏正向,展现法制服务基层、保障基层的工作定位,基层反映普遍较好。
2、抓重点、创特色,法制学法沙龙提升执法质效。今年,我局试点组织预包装食品未按规定标示营养标签、“中国黄金”标识案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定性适用、机动车辆国二冒充国三等专题展开法制沙龙,充分案情研讨,充分剖析法律适用原则范围和取证要点,分层分类,及时指导基层执法实践,促成了系列案件的准确快速查处。目前,我局已成功查处预包装食品未按规定标示营养标签案件18起、傍名牌(中国黄金)案件6起,《中国工商报》相继予以报道。实践表明:法制沙龙研法规、攻课题、明要领、快突破的组织绩效已充分显现,在推动案件串联查办的同时,为提升案件高质量、模式化方面运作提供了有益尝试。同时还组织听证观摩、先进经验交流、案例解剖等形式组织授课培训,使全局形成了从上到下,从专业到一般,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培训网络,提高了全员素质,为实现“三无”目标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基础。
3、走出去,请进来,内外结合抓培训,促进素质提高。针对行政执法中遇到的特殊问题,我局专门邀请地方政府法制部门、人民法院为全局法制人员进行授课培训。针对预防职务犯罪,我局邀请了纪委、检察院的领导为我局全体人员作了预防职务犯罪的专业讲座,使大家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激活了依法办事,提高自身法制素质的内在动力。
四、紧扣宣传时点,积极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1、以3.15纪念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其它平台开展系列宣传,宣传“让消费者更有力量”年主题,介绍去年的维权成果,曝光典型案例,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消费知识。
2、积极开展“4·26”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以商标战略、商业秘密保护为抓手,全面对接企业、乡镇品牌发展需求,推动“商标兴企”和“商标富农”,提高企业商标保护意识、引导企业争创品牌。今年,我局在为南通辉煌彩色钢板有限公司成功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基础上,全力指导金太阳等企业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