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及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紧紧围绕“三争三实”的总体要求,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努力推动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精准发力,在创业中扩大就业
(一)确保完成就业创业工作目标。全年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创业培训500人,新增创业1300人,其中引领大学生创业115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00万元。
(二)健全促进就业体制机制。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和就业失业监测制度,进一步整合城乡职业培训资金。
(三)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两大计划”,精心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服务活动,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水平不降低,质量有提升。同时,着力解决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统筹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
(四)着力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加快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载体、创业服务和创业氛围“五位一体”新机制,加大对创业载体和创业项目扶持力度,以全民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企业技能人才等重点人群培训,推动就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岗位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同步。
(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水平,着力抓好全县公共人力资源市场软、硬件建设,为全县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好对接平台,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人力资源专场招聘等活动。
二、改革完善,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
(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认真贯彻省政府93号令和《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如东县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推动建立覆盖城乡、统一管理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八)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按照“扩面、提质、增量”的总体要求,加大社会保险宣传、征缴力度,依法逐步规范全县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不断优化参保结构,提升参保质量。建立社会保险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形成社会保险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浓烈氛围。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切实做好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及职工参加职工工伤保险工作,帮助困难群体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确保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全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确保新增18141人、10883人、12678人、18141人、6417人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年参保缴费23.1万人,征缴保费2.21亿元。
(九)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加大社保稽核力度,建立稽核长效机制,确保社保稽核到位、到点、到底。通过常态化、长效化的社保稽核,督促用人单位在缴费人数上做到“应保尽保”,在缴费基数上做到按职工的实际工资如实申报。对不按稽核要求整改到位的用人单位,依法实施强制核定征缴,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十)稳步提高保障待遇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水平再提高1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5元。健全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机制,将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80元,并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比例,确保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左右和70%以上,大病保险合规费用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同时,科学合理提高工伤待遇水平,健全失业保险金待遇合理确定和动态调整机制。
(十一)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进一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力度,尝试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十二)进一步优化经办管理服务。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险15分钟服务圈”和城乡居保“四个不出村”便民服务水平。组织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配合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人员培训和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能力。
三、引培并举,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招引力度。与相关部门联办“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招引优秀人才和优秀项目。积极实施《如东县引进高校毕业生和技能人才奖励暂行办法》,着力引进高校毕业生和技能人才。组织“百家企业进高校”系列招聘活动,促进人才来如就业。开展“如东籍高校学生看家乡”“如东籍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等活动,吸引在外人才回流。
(十四)加强人才引培载体建设。着力实施“高技能人才七年倍增计划”,加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建设,在上海人才大厦设立引才窗口,加大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组织力度。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工程和高级研修项目。与相关部门共同编印《如东籍在外人才名录》,促进如东籍在外优秀人才支持家乡建设。
(十五)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型技能大军培育工程”,举办全县化学设备检修工技能比武大赛。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技能人才供需对接信息平台和学习交流平台。继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十六)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类人才一站式服务和人才项目后续跟踪服务,在生活、工作、医疗等各方面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四、规范完善,提升人事工资管理规范化水平
(十七)切实提升公务员队伍能力素质。配合上级部门认真做好全县公务员招录、选调工作。扎实推进“公务员基本能力提升”主题培训活动,把依法履职列为公务员四类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优化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保留项目。
(十八)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全面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加快制定完善相关的招聘、考核奖励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健全岗位动态管理制度,切实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
(十九)不断提升人事考试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人事考试考务制度体系,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公开招聘考试管理,提升人事考试科学化水平,确保各类考试安全率达100%。
(二十)稳慎推进工资制度改革。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积极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工作,实施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贯彻落实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基层补贴政策,加强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健全杜绝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等问题的长效机制。
(二十一)积极做好军转安置工作。进一步细化我县军转安置政策和操作模式,努力探索军转安置工作新思路、新办法,扎实推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十二)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企业薪酬调查、发布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企业工资支付长效机制。
五、创新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十三)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深入实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确保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8%以上,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5%以上。贯彻实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规范,深入开展劳动和谐关系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活动,促进职工得实惠,企业得发展。
(二十四)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加强劳动监察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升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平台运行水平。组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效能建设年”活动,强化主动监察和日常巡查,重点加大对建筑施工、加工制造等重点行业的监察执法,发挥“两网化”管理和信用分类监管机制的作用,着力规范企业用工。
(二十五)提升争议调解仲裁水平。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快基层巡回仲裁庭和调解中心建设步伐。以效能建设为重点,着力创新案件质量管理机制,推动案件处理100%实时网络运行,强化案件质效监管,仲裁结案率达94%以上。切实加强劳动人事争议源头治理,妥善处理集体争议,构建多元化矛盾调处机制,提升调解服务平台运行水平。
六、提升效能,不断加强基础工作和自身建设
(二十六)持续推进基层平台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全面落实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和建设标准,切实加强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定岗定向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十七)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社保卡发放力度,深入推进业务领域信息化应用,加快公共就业、社会保障、人才服务信息化整合。不断拓展网上服务范围,深入推进12333“业务共建”,打造“一网一号”民生服务平台。
(二十八)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围绕社会保险扩面,拓展宣传渠道,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编内部刊物《如东人社》,继续办好《人社之窗》电视栏目,扎实做好宣传读本《社保知识100问》的印发工作。
(二十九)做好信访维稳和应急管理工作。做好重要敏感时期的信访维稳,推进重点领域稳定工作落实,加强重点群体和人员疏导稳控,建立完善重大矛盾协调化解、突发事件信息预警及应急处置等机制。
(三十)加强机关党建、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县委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和专项治理,继续开展窗口单位改进作风专项行动。
(三十一)建设高素质人社干部队伍。丰富培训内容,加大人社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完善干部管理各项规定,严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健全科学考核机制,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人社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