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19年度工作总结
2019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具体指导下,不忘为军服务初心,牢记保障国防使命,紧紧围绕“高点定位开局、健全组织管理、规范工作运行、稳固政策制度”总目标,动员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共享改革红利,共参经济建设,共促社会稳定,初步打开了退役军人事务新局面。
一、创新举措、破解难题,强化就业培训,提升安置质量。退役军人经过军队熔炉锤炼锻造,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如东的重要力量,让他们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也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有力优化转业军官士官安置。在认真调研,多方协调基础上,制定“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工作方案”和“转业士官接收安置工作方案”。延续“积分选岗”、“阳光安置”的经验做法,创新安置方式,既让服役时间长、贡献大的军转干部优先选岗、优质选岗,又让业务精湛、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得到妥善安置。
(二)扎实推进专门岗位落实。组织工作专班赴启东、淮阴、盱眙和安徽泗县进行调研,学习外省市下岗失业转业志愿兵(士官)专门岗位的经验做法。先后三次召开由县编办、财政局、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门参加的专门岗位协调会议,形成专门岗位落实方案,明确了专门岗位计划、工资薪酬构成、规范选岗措施、相关用工机制等问题。8月底,完成了第一批次下岗失业转业志愿兵(士官)专门岗位的积分选岗工作。
(三)积极帮助退役士兵就业。积极搭建企业用工与退役士兵求职双向选择对接平台,联合中国移动、金光集团、南通五建、健桥医药等多家单位,组织专场招聘会。同时,与县域内经济效益好的优质企业、银行协调联系,与相关镇对接,率先在全市成立 “退役军人就业示范基地”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引导退役士兵自主创业、商海搏击。
二、深情关怀、真诚优待,保障基本权益,增强幸福体验。现役军人是巩固国防、保卫和平的重要力量;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则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把他们权益维护好实现好是我局的中心使命。
(一)摸清底数完成信息采集。及时成立信息采集工作小组,抽派熟悉电脑操作和业务工作的人员组建采集工作队伍,切实做到不错登、不漏登,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采集工作。我局被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评为信息采集先进单位,移交安置科工作人员胡兵被评为信息采集先进个人。
(二)保障权利发放抚恤经费。落实上级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标准文件精神,让广大优抚对象及时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协同财政部门及时拿出提标方案,迅速调整抚恤补助标准。
(三)热情服务组织优抚疗养。局机关及光荣院、军休所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爱心至上的服务理念,用家庭式管理服务,提高军休人员和优抚对象幸福指数。针对军休人员的现状和特点,组织开展有益身心的文体娱乐活动,落实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组织重点优抚对象县城疗养工作,组织了参观见学、身体检查活动,使疗养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三、挖掘典型、弘扬先进,树立如东形象,厚植双拥氛围。如东是兵员大县、红色老区,我局大力挖掘弘扬先进典型事迹,积极营造尊崇军人,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
(一)打造最美退役军人品牌。我县有众多优秀退役军人初心不改、本色不变,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总结弘扬他们的事迹,我局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县首届“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评选活动,举办了首届“最美退役军人”颁奖典礼,评定出田汉华等10名最美退役军人。经我局推选的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公司)退役军人党员服务队的先进事迹在新华社内参刊登后,等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专门批示,要求学习宣传好这一典型;2019年7月,服务队所在公司被评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公司领导出席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12月,服务队成功入选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评选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如东电力退役军人党员服务队是全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以来挖掘培养的重要典型,也是全国退役军人系统第一个群体典型。
(二)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以“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活动为契机,以缅怀英烈、传承英烈精神为重点,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英烈精神的崇尚、守望和传承,全面展示烈士褒扬工作的成就。共计组织接待开展“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的单位近百余批次,社会各界人士约8万人次。
(三)巩固正面宣传引导阵地。充分利用纸媒体、电视媒体、融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在《如东日报》开辟“退役军人之家”专版专栏,展示如东退役军人风采,已发布6期;创办“如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工作动态、政策法规和典型事迹,已推送150余篇。结合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八一”军政座谈会、换发“光荣人家”牌匾等活动时机,引导广大退役军人不忘军人本色,建功本职岗位,积极投身如东高质量发展大潮。
四、严守底线、情法融合,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我县退役军人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多样,个人诉求广泛多变。我局不回避不逃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娘家人”姿态尽力解决涉军难题。
(一)真诚沟通架设连心桥。通过来访接待、走访调研、下访服务等形式摸清底数,掌握重点。目前,全县几个大的涉军群体的基本情况和诉求已经基本摸清。采取镇(区)服务站包人责任制,对群众诉求进行原因分析,因人而异制定化解方案。
(二)解难帮困落实好政策。倡导成立“如东县退役士兵关爱基金”,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吸收企业家、爱心人士力量,有益补充了政府救济。全面梳理现有政策,逐项检查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对应落实未落实项目以及应安置未安置、安置后非个人原因未上岗对象进行再排查,确保“一项不漏、一人不漏”。
(三)筑牢防线严防恶性事件。在经济开发区设立首个“老兵调解室”,聘请5名“老班长”担任专职调解员,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用“老兵情结”化解“矛盾心结”,积极化解矛盾和问题。
五、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自身建设,健全服务体系。自2月21日挂牌成立以来,我局坚持边建边学、边学边干,在全市率先实现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覆盖。
(一)强化队伍能力素质。积极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落实、大培训”活动。主动下访,召集不同类型的退役军人代表召开座谈会,宣传上级各项政策和规定,通报工作动态,听取他们对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意见建议。每周五下午定为局机关学习日,采取业务骨干授课形式,专题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拓宽了干部职工的工作视野,进一步理清了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思路,夯实了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的基础。
(二)组建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的五有政策,我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于5月18日挂牌成立,核定编制10人,开设移交安置、优待抚恤、拥军褒扬等窗口,设立企业军转干部接待室,对退役军人反映的合理诉求,及时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予以落实,一时难以解决的,加强政策研究,统筹推进解决。
(三)延伸服务保障体系。我局率先在全市把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向有30名以上退役军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延伸,在全县形成了横向到便、纵向到底、覆盖全县的服务保障网络。15个镇区均已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村居退役军人服务站配有1名专门工作人员。6月14日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推进现场会在我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