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吴剑坤)改革开放岳麓,如东精神先后有四个版本,每一次酝酿的研讨会,我都有幸参加。这一次提出的“厚德力行 耕海图强”八个字前后贯通,一气呵成,生动形象,字字有力。我认为,这八个字既与原先的“厚德笃行 扶海越江”的如东精神的表述一脉相承,又是传承发扬、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迭代升级,体现了时代性和历史性的有机结合,兼顾了个性和共性、引领性和实践性。
特别是“耕海”二字富含深意。“耕”字,既很通俗,又很雅,过去常把写文章雅称为“笔耕”,把讲学、说书则雅称为“舌耕”。《汉语大词典》上的解释是:“耕 泛指致力于某种工作或事业。”“耕海”的“耕”字是对“厚德力行”的“力”字的积极呼应。再者,“耕海”与“向海”比较,后者更多侧重于愿望、方向,而前者要更进一步,就是要把理想付诸于行动。“耕海”,指引着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如东临海的优势,认准主攻方向,奋力前行,心无旁骛地致力于把海的文章做大、做深、做强。“耕海图强”充分反映了各界人士筑梦明天的更高追求和广大群众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我作为一个如东人,过去在从事与海有关的工作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为宣传围垦精神,和施文明同志一起主持筹建如东滩涂围垦史陈列馆;为创建中国海鲜之乡,参与策划、组织“中天黄海杯烹饪大赛”,与扬州大学的老师合作撰写论文(发表于《扬州大学学报》);为“如东泥螺”“如东黄花鱼”“如东大米”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别应如东食品协会、粮食协会的要求,组织有关老同志挖掘相关历史资料,保证了申报的成功;为发展沿海旅游业,参与栟茶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有关工作,为栟茶中市街牌坊群的酝酿、牌坊对联的征集提供资料,主持对所有征集牌坊对联的评选;为宣传如东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主编了《海上丝绸之路如东寻踪》一书;参与如东第一个党支部陈列馆的筹办,并且提供史料。等等。
我认为,“厚德力行 耕海图强”这个新时代如东精神的宣传需要通过多层次、多维度进行。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学习者,又是宣传者,更是践行者。政协的文史工作在这方面也大有可为。作为一个政协人,我也要竭尽绵力,特别在文史方面。目前我正在参与《如东名人》的编写工作,为栟茶中市街南沙书院的布展提供史料,参与如东博物馆、南通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陈大纲的研讨,并计划将多少年挖掘、积累的关于狼山鸡的历史资料(包括清代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整理成文。
“厚德力行 耕海图强”这八个字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将为“激发百万如东人民热爱家乡、提振精神再出发,奋力谱写沿海高质量发展如东篇章”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作者系县第十、十一届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