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建水库——东凌湖工地见闻(上篇)
来源: 如东县 发布时间:2014-12-27 累计次数: 字体:[ ]

东凌水库项目东凌湖位于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地处如泰运河出口北侧的东安新闸垦区内,如东日报记者来到新建的围堤上看到,占地5.1平方公里的水库库区尽管还没有蓄水,但在大堤的匡围之中已显得蔚然壮观。

“整个围堤工程总共四边围堤长10.2公里,再加两个湖心岛,湖心岛一个大岛300亩,周长1732米,一个小岛30亩,周长732米。”东凌水库工程建设处副主任刘勇介绍说。总投资3.08亿元的东凌水库工程去年10月份开始全面开工建设,一期工程首先开始的是挖土筑堤,由于整个库区处在垦区呈西高东低的低洼地内,积水较多,全线开工得先排除积水,担负东侧三标段施工的江苏水建公司一马当先,率先进场施工。江苏水建公司项目经理陈远兵告诉日报记者,他们进场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排水,“包括大堤降水、一标、二标回水,全部要从三标排出去,总排水量500多万方。”

500多万方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此,江苏水建公司采购了5套大型抽沙排水设备,相当于30台普通小型设备,在半个月时间内排除了施工现场的积水,保证其他标段的顺利进场施工。除此之外,江苏水建公司承担的南侧2公里的大堤,处在主库区与前置库区之间,将来蓄水水位落差达数米,为防止库水渗透,因此要在大堤堤身中建设防渗墙,江苏水建公司采用“三轴搅拌桩”施工法建设防渗墙,在泥土中施工时最深达20米,稍有不慎会出现空洞或强度不均匀,难度系数很大。

“一个施工要求连续,施工间隔、桩与桩之间不能超过24小时,另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特别是水泥用量控制,我们通过设计试桩,最后确定是21%水泥用量。”陈远兵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在设备上加流量计、深度记录仪,同时在后台全部用电脑化操作,以此来控制水泥用量,确保防渗墙质量。

经过一个月的连续攻坚,这个长2.1公里,宽1米,深20米,平面5万平方米的防渗墙如期建成,经水利部南京水科院检测符合设计要求。

与此同时,江苏国润公司、如东水建公司在另外两个标段打响了土方工程的攻坚战,土方挖除采用水力吹填,但东凌水库占地面积大,施工战线长,土方送距远,特别是如东水建承担的一标段150万方的取土区,送距长达6公里,成为整个土方工程中“最难啃的骨头”。如东水建公司副总经理洪华说:“施工时正值夏季,今年7到9月份,3个月时间,150万方土,远距离土方采用泥浆泵三接力的办法送到指定区,最难的就在这一块。” 

如东水建采用三组大功率泥浆泵,这种大功率泥浆泵单台最大送距2公里,一组通过3台泵6公里连接起来,送到指定位置,经过3个月的连续奋战,终于解决了远距离输送土方的难题。至此,东凌水库工程1180万方土方工程完成并通过阶段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