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如东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来源: 如东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2-04-27 累计次数: 字体:[ ]

近日,如东县出台了《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如东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东政办发〔2022〕42号),现就“十四五”时期如东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行动纲领有关事项,由如东生态环境局为您作权威解读。

一、“十三五”取得的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显著

2020年,全县11个市考断面优Ⅲ比例为81.8%,

6个省考及以上断面优Ⅲ比例为66.7%,

入海断面年均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

全县PM2.5浓度为26.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7%,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产业结构转型成效彰显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8.0:48.3:43.7,二三产业占比达到92%,较“十二五”末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7%,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6%。

县域新能源发电占比全省第一。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超出“十三五”目标11个百分点。

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率超20%,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幅度达到28%。

累计关停电镀企业13家、浸胶手套企业16家、水泥砖瓦企业53家、“散乱污”企业429家。

污染防治攻坚力度空前

完成生态河道建设256条、黑臭水体整治386条(处)、河道“两违”整治172处。

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

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建设改造1.6万余座。

农村生活污水行政村治理达90.8%。

推进新建、改造乡镇污水处理厂11座,实现“一镇一厂”目标。

环境执法监管日益完善

高质量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两度荣获全国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

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4.9万余人次。

现场检查排污单位1.95万余家次。

累计核发排污许可证472家,排污登记3490家,

累计安装工况用电监控303台套、全年获取监控数据约200万个。

生态文明创建成绩突出

建设勺嘴鹬保护小区高潮栖息地。

修复滨海湿地植被群落600亩。

创成生态文明示范镇5个、生态文明示范村(社区)4个。

二、总体要求

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治污。

坚持系统治理,协同联动。

坚持底线思维,源头治理。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共治。

坚持改革创新,彰显特色。

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新进步,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美丽如东展现高颜值,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美丽如东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展望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提前实现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美丽南通如东样板。

“十四五”具体目标

绿色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环境风险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系统稳定性稳步提升

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突破

代表性指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市下达目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0%

PM2.5年均浓度完成市下达目标

国考、省考、市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100%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完成市下达目标

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完成市下达目标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100%

生态质量指数保持稳定

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达100%

三、推进十项重点任务

(一)强化源头管控,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构建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加快能源清洁低碳发展

●全面推进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二)坚持协同控制,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实施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管理

持续推进污染源治理

①推进VOCs深度治理

②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

③强化移动源防控

④全面推进生活源污染治理

⑤实施扬尘精细化管控

加强区域协作和污染应对

(三)坚持三水统筹,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

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

持续深化水污染治理

积极推动水生态恢复

提升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

(四)坚持陆海统筹,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深化陆源污染控制

推进海域污染治理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有效防范海洋生态环境风险

(五)加强土壤防治,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范

提升土壤安全利用水平

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

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

(六)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加强生态安全体系构建

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

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七)打造美丽城乡,营造新鱼米之乡风貌

建设城镇宜居生活环境

积极推进新鱼米之乡建设

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营造宁静和谐生活环境

(八)严控环境风险,有效保障环境健康安全

强化环境风险源头管控

提升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处置水平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加强全过程风险应急管理

(九)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健全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机制

健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体系

健全全民行动体系

(十)实施精准监管,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

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

提升生态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

四、实施九项重点工程

共投资74.3亿元

①绿色低碳水平提升工程

②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工程

③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④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⑤土壤环境治理修复工程

⑥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

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⑧区域环境风险防控工程

⑨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工程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资金投入

细化考核评估

强化科技创新

加强宣传教育

原文: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