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陈慧)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告别“爬楼难”,“断头路"打通畅通城市”微循环",生态绿地镶嵌城区提升宜居品质……今年以来,我县以“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六城共建”工作为总目标抓手,一件件群众关切得到回应,一批批民生工程得以“落地开花”,催动着城市空间和功能重新焕发活力。
系统谋划 擘画城市发展新蓝图
城市更新,规划先行。自2023年正式启动城市更新工作以来,我县便紧锣密鼓地进行“城市体检”,精准诊断出在城市功能品质、文化特色、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依此制定了详尽的“8大行动、22项工程、57个项目”,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清晰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同时计划在三年内实施绿化、路灯、市政道路、活水畅流、片区化改造等“七大工程”。
为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行,我县组织成立了由县住建局牵头的“城市更新工作专班”,对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施工许可等环节“并联审批”,为土地规划、资金筹措、区域协调等重大问题开辟项目直达“绿色通道”,切实打破了行政服务区域壁垒,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大合力,为项目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补齐短板 民生福祉获得新提升
电大路连接着人民南路、东环路、迎宾路,是老城区东南地块规划主干路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大路改造工程于9月份进场施工,计划明年6月份竣工,计划新增燃气管网1.2公里,雨污水、供水管网改造1.2公里,高压供电、弱电、入地管线改造 1.2公里。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解决老城区排水、用水、用气等问题,打通老城区南部出入城的快速通道,促进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进而推动老城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此外,湘江西路、淮河路等“断头路”改造工程正积极推进中。计生委宿舍楼、农行宿舍楼等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也已进场施工,除建筑外立面、屋顶防水翻新外,更增添了充电桩预埋、非机动车棚、健身器材、安防监控等配套服务,直指居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着力让“老”居民享受“新”生活。
提质赋能 城市内涵显著增强
如今,城镇化建设进入稳定发展期,规模扩张已成过去式,提升转变城市内涵才是“重头戏”。在掘苴河东片区,一项总投资300万元的环境整治项目已初见成效。该项目创新采用生态化处理手法,保留优化原有沟渠系统,形成“两浅一深”三处水塘,总面积达15亩,既保障区域排水通畅,又丰富生物多样性。同时铺设草皮129亩,种植乔灌木,配套安全警示标识,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果与公共安全的有机统一。
此外,我县重点围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房屋安全和自然灾害应对开展工作。近期启动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将通过“7+N”个平台建设,实现地下管线智慧的“一张网”管理,有效防范安全事故。持续开展的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以及鹤鸣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都在为全县城市安全构筑坚实的“防火墙”,让城市更具“韧性”。
创新融合 开辟城市发展新路径
面对城镇化动能不足、人口老龄化等挑战,我县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符合县域特色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作为城市更新与品质宜居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美熙苑项目位于县城政务核心区,毗邻青年公园、河滨公园等多处生态空间,和美书院项目则立足老城更新,绿化率达35%,周边集聚教育、商业、生态景观资源,极大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住房需求。为进一步刺激市场活力,我县成立“房产超市”,为居民们提供办证一体化贴心服务,同时制定了商品房“以旧换新”政策,探索一二手房市场联动新模式。
此外,我县还大力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升级。计划在三年内完成两万套路灯单灯控制器安装,实现每一盏路灯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同时升级智慧停车系统,实现路内停车泊位与路外公共停车场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