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玲玲)“全国文明城市”被认为是一座城市的最高荣誉,也是城市竞争中最有价值的“金字招牌”。我县走好文明创建“一盘棋”,在注重发挥行政力量推动作用的同时,激发全民参与热情、畅通群众参与渠道,让广大百姓成为倡导文明素养的“主人翁”和创建文明城市的“主力军”,以文明的力量激励群众、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一城文明风,满目新图景。在接连几天的走访中,记者听到老百姓谈论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创文,让环境更美了,交通更顺畅了,办事更方便了。”
全民共建,城市“颜值”不断提升
曾经的坑洼路面填平了,黑巷子消失了,垃圾乱堆乱放不见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百姓从中感受最多的,是与自己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内容。
“之前志愿者们来我们社区,我们还以为是做做样子,后来发现小区里堆放很长时间的垃圾被清走了,当时我们就从心底里点赞。后来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来,好样的。”县城友好社区张先生告诉记者,党员志愿者进社区、进楼栋、进家庭,对社区的卫生死角、生活垃圾、“牛皮癣”小广告清理整治,让老百姓觉得特别暖心、贴心。“以创促建、以创促改,效果特别明显,我们老百姓拍手叫好。”退休医生李连亚由衷感慨。记者了解到,目前,县城管局在城区设置了8处公示栏,用于公共信息及居民个人信息的发布,希望减少本地小广告乱张贴现象。
去年以来,我县投资4300多万元对爱民花园、名居花苑、树人小区等18个老旧小区和物业规范管理基础设施整治小区进行改造,进一步解决排水难、停车难等问题。今年,我县又投资6000万元对日晖路金侨小区、东大公寓等16个小区实施改造。目前,城区共有100多家无物业老小区,9月中旬,县创建办对城区住宅小区常态化保洁工作进行部署,由各小区的志愿挂靠单位出资对无物业老小区进行常态化保洁,开展服务进小区志愿活动。“真没想到,我们这里也有了常态化保洁,以前风一吹,垃圾飘起来了,现在好了,多美多整洁。”名居花苑小区居民宋女士感叹小区环境明显变好了。
除了家门口的环境变美,许多市民还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色彩艳丽、图画精美的公益广告亮相街头,不少曾经斑驳灰暗的工地围墙或老旧的小区围墙,已被一面面新增设的主题宣传墙、宣传街区所代替。从11月18日开始,我县投入100多万元在城区主次干道、无物业小区以及背街小巷投放5000多只分类垃圾箱,居民可按照不同的垃圾箱颜色投放垃圾。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县环卫部门将保洁工作精细化,分成道路、河道、公厕等多个保洁小组,哪怕是一个烟蒂、一块口香糖,一块油污都不放过。
一座城市的发展,实质上是提升文明程度的全方位实践。“我最近都不开车了,步行欣赏景色,真是一种享受。”家住锦绣福邸的徐晓东告诉记者。新城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景观大道宽敞亮丽;老城区路面街道整洁干净,沿街的变电箱被装饰得精美别致,架空的电线、通信线路基本实现“入地”,原本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形象一去不复返……面对这座城市的华丽蜕变,大家有着说不出的自豪和欣慰。
你我共创,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交通文明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它是一座城市管理水平的体现。近几个月,大家在付出努力的同时也发现:交通环境大变样,出行更加便捷,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大家的生活也更舒适。
“以前翻护栏的蛮多,看着就怕,既然有护栏就应该遵守交通规则,现在宣传多了,老百姓素质也提升了。”退休职工范淑珍告诉记者,随着如东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居民的自觉性逐渐提高,虽然跨过路中间的护栏就能减少过马路的时间,但现在都绕到斑马线处过马路。“老掘港”管怀祥对此颇有感触:“创建文明城市以来,车辆加塞插队、机动车占用人行道等现象明显减少了,特别是文峰大世界门口行人过斑马线,私家车都会停下来礼让,我们心情也变好了。”
11月22日上午10点半,记者来到亚萍路口交通岗,在近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出现闯红灯行为。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葛军介绍,自我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他们进一步优化了勤务模式,将管辖区域划分为网格状的单元进行管理,做到交通管理工作全覆盖。全县各中小学把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列为重点内容,把交通安全教育拓展到各班级,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等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文明行车走路的意识,进而带动整个家庭加入到创文的行列里来。
行得畅更要停得下。县城广隆商场南侧停车场是我县建成的首个立体停车场,投入170多万元,经过扩容改造现有停车位78个,建设过程中还融入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多采用透水材料。近年来,县住建局把停车场建设作为百姓安居的一件实事工程来抓。去年以来,县城有9个停车场陆续建成,共增加近1000个停车位,有效缓解城区的停车压力。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走好文明创建“一盘棋”,如东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基础上,全面优化文明建设城乡统筹发展。通过丰富的活动、优质的服务、科学的引导、热烈的互动,让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进群众心里,融入百姓生活,引发同频共振,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实现文明城市创建从党委、政府推动到群众自发行动的转变。
人人参与文明城市的共建共享,才是城市文明的起点和归宿。全县上下密切协调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逐渐形成。
成果共享,幸福“温度”与日俱增
“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别着急,请坐下来慢慢填写。”记者来到县政务服务中心,这里随处可见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办事群众,整齐的服装加上规范的用语也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多了一份亲近感。“确实能感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礼貌。”家住金侨小区的赵晓燕前来办理房产相关事宜,窗口的工作人员帮她边标注边解释条例和规定。
“通过自助办理,我的营业执照很快就拿到手了,快捷高效!”长沙镇居民刘嘉旺告诉记者。提升窗口行业优质服务水平,是创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市民办事更方便快捷,县行政审批局面向办事群众推出“办理地点不受限制、事项申请不分窗口、材料流程一应简化,执照许可一体指导”四项承诺,通过帮办代办以及不见面审批,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让群众少跑路。
文明创建是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更是脚踏实地的民心工程。我县建成一批图书漂流点,无需办理借书证,也不用交押金,可以选择静静地原地阅读,也可以带回家慢慢品读;从今年6月1日起,城区餐厨废弃物统一收集处置工作正式启动,避免餐厨垃圾污染环境,影响食品安全以及群众健康;在全省率先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业服务队,以制度化引领志愿服务新时代,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质量与活力;我县筹资567万元,为2.4万名低收入人口购买重大疾病及意外伤害等保险,通过医疗兜底保障,不让“病根”变“穷根”……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大家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没有文明居民,就没有文明城市。随着创文的不断深入,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蔚然成风。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排队上公交,等号办业务,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相交友善,热爱生活……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无不洋溢着幸福生活的喜悦,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全民动手干”,只有在参与中,感受文明,争创文明,我们才能真正享受文明。
文明,让城市更美好。如东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文明之花在这片热土上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