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曹建明 曹磊)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普惠资源;
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扩容和区域均衡发展,让医疗服务从“有”到“优”;
十五分钟生活圈让群众尽享便利美好生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发了城市的活力与激情;
……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2024年,我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实施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举措,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为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加码”。
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多亏了区域教育联盟,农村学校越来越好。”河口镇直夫初中美术老师潘颖笑着说,在直夫初中工作的7年里,她见证了如东城乡一体化办学给学校带来的明显变化。去年有3名学生在全县绘画比赛获奖,3名学生获得南通的市级比赛大奖,这对农村学校来说很不容易。近两年,她也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师基本功比赛一、二等奖。
这只是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县教体局通过政策倾斜、人才支撑、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捆绑发展、深化改革等探索,实现了乡村学校和城区学校“四个一样”,即校园一样的美,设施一样的好,教师一样的优,质量一样的高。“我们聚焦一样,聚焦倾斜,聚焦内需,让乡村学校和城区学校没有太大差别。”县教体局局长姜宁兵介绍说,我县对乡村学校设施和城里的学校同时规划、同时配置,大大改善了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在政策、人才、评价等方面予以倾斜,引导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深度捆绑结对,确保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发展“不掉队”。
教育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今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改善教育环境,全力推动如东教育高质量发展,各个学段均呈现出优质均衡的良好态势:学前教育教科研经验在全国推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省第一,中考优质均衡度全市最佳,高考核心指标连续31年全省领先,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各具特色、各展风采,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培育区”……
接下来,县教体局将继续以打造江苏教育高质量“如东模式”为目标,以“533工程”为指引,聚焦七项重大活动,创新进取,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做好“双减”工作,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扎实开展体育强县行动,在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展现如东教体人的新实践新担当,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如东教体篇章。
医疗保障惠民利民
“需要您女儿先在手机APP上操作流程,之后您这边手机确认一下就可以使用家庭共济了。”近日,在社区医保服务站点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浅水湾社区居民戴阿姨很快便了解清楚家庭共济账户绑定业务的相关流程和操作方式。
这是我县深入推进以县医保中心服务大厅为主体,镇(区、街道)“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为支撑,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点、医院医保服务站为补充的三级医保公共服务体系,为群众打通办理医保业务“最后一公里”的真实写照。目前,我县已在247个村(社区)全面建成医保服务点,同时将居民医保参保登记、信息查询两项高频服务事项,以及门诊费用报销线上申请、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线上申请等13项帮办代办事项下沉,日均服务约800人次,有力保障了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均衡可及的医保公共服务。
近年来,我县医保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打造“惠民医保、阳光医保、智慧医保、公平医保”,待遇水平不断提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5%和70%左右,更趋公平适度;群众就医负担减轻,已累计开展72轮次带量采购药品(医用耗材),减轻参保群众医疗医药负担2.62亿元;照护保险不断完善,照护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县累计通过失能评定9959人,其中享受居家照护服务的有7856人,上门服务量达86万人次;医疗救助精准托底,三年来累计实施医疗资助8.5万人次,医疗救助115.7万人次,落实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切实发挥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功能。
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规范服务流程,让群众共享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看病就医更加便利。目前,我县77家医疗机构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46家医疗机构开通省内门诊慢特病直接联网结算、3家中医门诊部(诊所)开通中医门诊跨省结算、290家定点药店开通跨省异地购药直接结算。深入开展医保公共服务专项治理,建立二级及以上医院医保服务站5家,建设镇(街道)“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16家、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点247家,将相关服务事项赋权到“圈、点、站”,真正打通了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把群众最需要的医保服务落在基层、落在身边。
民生保障暖心贴心
“每天都能吃上现成丰富的热饭热菜,吃完饭聊聊天,环境干净明亮,有啥需要随时都可以找工作人员。”城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日托服务给了社区周奶奶家一般的温暖。
我县聚焦“一老一小”,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各个环节,不断满足儿童和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多层次及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让全生命周期的两端得到更多呵护,托起“朝夕美好”。目前,我县未成年人保护站已实现各镇(区、街道)全覆盖,其中长沙镇和城中街道2家为省示范性未保站,困境儿童关爱保障覆盖率100%,通过构建县镇村三级儿童保护网,开展“类别化+差异化”的关爱服务。去年,县民政局积极推进改造提升掘港街道、城中街道2所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全县16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改造提升,先后为1613户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改造设置8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同时进行了居家上门服务软件更新升级,提供远程医疗、紧急呼叫等服务,全方位提升老年人健康安全保障能力。今年,县民政局聚焦老年人特别是空巢独居、高龄、失能和经济困难等特殊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有序推进社区助餐点建设,目前城中街道、栟茶镇社区助餐点已投入使用。
县民政局还在落实民生保障方面持续发力,救助保障标准稳步提升,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政策精准落实,社会救助模式持续优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织得更密更牢。目前我县低保、农村特困、城镇特困、散养孤儿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820元、1070元、1900元和2300元,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5158.17万元,特困人员供养资金5556.35万元、困境儿童保障金1119.56万元、2.76万余名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22亿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困难。
作为我县慈善工作的一块靓丽品牌,我县实施的“民善康”慈善医疗项目,是全省首家由县级慈善总会牵头的普惠性民生保障项目,也是连续三年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在缓解因病致贫返贫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24年度,全县共有57.24万人参加。上半年,“民善康”救助25148人次,救助金额1786.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