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如东县人民政府
小种子“育”强产业根基 小“芯片”赋能农业腾飞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3-19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姜宁惠)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是现代农业的命脉,关系着农民增产增收,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当下,如东正紧握这颗“芯片”,在广袤田野上奏响种业发展的激昂乐章。曹埠镇以“良种供应+现代农业”模式为引领,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活力三个维度,高质量赋能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畅通,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蓝图。

    夯实产业“底盘” 向“全”而“盛”

    走进位于曹埠镇的如东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果蔬大棚里蔬菜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菜农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张脸上。不远处的种苗中心,更是一片生机盎然,这里是如东种业产业的核心枢纽,正源源不断地为农业发展输送着蓬勃动力。

    种子,作为农业产业链的源头,如何才能做强这张农业“芯片”?

    自2019年起,曹埠镇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平台,全力打造130亩种苗中心,与种业龙头企业——南通中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目前,已建成50亩温室大棚,主要育苗品种涵盖西兰花、甘蓝、西瓜、嫁接西瓜、番茄、茄子、西甜瓜苗等,去年繁育供应的苗种数量达3000万株,除覆盖示范园外,还与全镇90%以上的大户携手,组建优质稻米种植产业联盟,构建起从种子研发、种苗培育,到田间种植、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服务,再到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的全产业链体系。 据悉,南通中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新品种研发、种植新技术推广、工厂化育苗和蔬菜规模化种植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其种苗远销武汉、上海等地。

    一粒好种子,牵动着农民的心。“种苗中心到我这儿就5分钟路程,订种、拿种特别方便,完全不担心苗种供应问题。”如东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杭白菜大棚负责人孙敦科笑着说道。

    在种苗中心的强力带动下,示范园内经营主体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从2019年的10家飞速攀升至如今的113家,去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931亿元。曹埠镇以种苗中心作为农业产业链式发展的“引线”,吸引10家农业企业、12家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96家家庭农场入驻示范园,形成了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综合体。如今,示范园内良种覆盖率高达100%,全镇良种覆盖率超95%,位居全市前列,为农业规模化、集群化、集成化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攥紧农业“芯片” 向“新”而“兴”

    农谚有云,“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

    踏入种苗中心恒温大棚,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农业未来世界。一期建成的10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年供苗能力2000多万株,目前已投入使用。这座智能工厂将温、湿、光、水、肥、气自动控制完美融合,冬季通过蒸汽管道加温,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远程管理操作,种植户只需轻点手机APP,就能实现远程人工控制,为苗期瓜果蔬菜打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南通中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靖宇告诉记者,目前种苗中心单批次育苗量可达5万盘,能供应1000亩种植面积。而这仅仅是开始,全面建成后,温室面积将拓展至38000平方米,全年育苗量有望突破1亿株,届时这里将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果蔬种苗中心。

    科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智能化上,更体现在产学研合作的深度融合中。眼下,依靠科技的力量,持续研发更新品种,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想攥紧农业“芯片”,还要在“强不强”上寻突破,通过科研聚力,育种向“新”而“兴”。

    示范园积极与高校院所牵手,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如东分中心,与省农科院及沿江地区农科所分别成立蔬菜、稻麦产学研中心,还专门成立了技术服务与农产品检测公司。这一系列举措,汇聚了各方科研力量,构建起从产前种苗育供、产中技术指导,到产后产品检测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有力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点燃振兴“引擎” 向“富”而“强”

    种业的繁荣发展,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遍了如东的乡村大地,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曹埠镇应泉村,便是这股春风的受益者。

    小种子“育”出新机遇。2021年,南通中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应泉村后,带来了稻麦、卷心菜等传统农作物种苗繁育项目,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去年,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应泉村投资379万元建设二期种苗中心,成功招引了海南草莓花卉公司落户。今年,南通首个蝴蝶兰种苗繁育基地将在这里建成,预计亩产值可达3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新增收入15万元。

    “我们在做强稻麦、蔬菜优势主导产业的同时,还将积极探索花卉观赏、果蔬采摘等新业态,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实现龙头企业、农户、村集体三方互利共赢。”应泉村第一书记高颖满怀憧憬地说。

    种业的发展,让应泉村从一个传统农业村,摇身一变成为集生产、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乡村经济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公司有效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示范引导周边农民运用新品种新技术,促进了农业增收和农民致富,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了企业力量。”王靖宇说。在杭白菜种植大棚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曹埠镇甜水村19组村民顾美芳。69岁的她笑着告诉记者,“自家6亩多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如今在大棚里帮忙,还有工钱拿,每天都过得充实。”

    种子的力量是向上崛起的力量,种子的力量无可限量。这小小的苗种如星星之火,不断点燃如东农业产业发展的燎原之势。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种业的力量持续释放。

    “未来,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镇区的‘南大门’优势,以创新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加快数字技术与现代种业的深度融合,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曹埠镇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