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陈慧)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已如火如荼开展数月,南通依旧稳坐积分榜榜首“宝座”,其背后成熟的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我县以覆盖全域的校园足球网络及丰硕的竞赛成果为更多人所熟知。目前,我县已建成31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形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学段培养链条。近年来,由我县各镇区培养的多支校园足球队更是先后多次在南通市校园足球比赛中拔得头筹。
健全全域覆盖体系
构建校园足球特色网络
县城的校园内,绿茵场上奔跑着的小小身影成了最动人的风景。经过多年发展,我县已构建起覆盖全县、贯通各学段的校园足球发展体系。据统计,我县现有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1所,其中,实验小学、岔河小学等21所学校入选南通市“一校一品”足球项目,河口镇直夫初中女子足球队更创下南通市校园足球“四连冠”的佳绩。“我们以足球特色学校为支点,着力构建‘教学普及+训练提高+竞赛选拔’的一体化发展体系。”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此过程中,我县各校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岔河小学构建“课堂+延时服务+社团活动”三级训练体系;直夫初中实行“初一练基础、初二强对抗、初三精战术”的梯度培养,保障球队持续竞争力。如东高中“班级超级联赛”、实验中学“校长杯”、友谊路小学“小蜜蜂杯”、童店小学“小金靴”足球嘉年华等品牌活动也成了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载体,让足球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形成“校校有特色、人人可参与”的生动局面。
专业师资+高端赛事双轮驱动
全面提升青训水平
每天下午,县友谊路小学的足球场上总是热闹非凡。小球员们在教练指导下进行传球、射门训练,为即将到来的省级锦标赛做准备。
以赛促练是如东青训的核心抓手。据悉,我县建立了“校内竞赛-县级联赛-选拔集训”的三级竞赛体系,全面对接江苏省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每年还会定期组织的全县中小学足球联赛,成为了检验各校训练成果的重要平台。在大型赛事上,自2018年以来,我县已承办5场省级赛事,为我县“足球少年”提供了充足的锻炼和展示平台,更是选拔苗子的“淘金场”。今年9月,我县还将承办江苏省青少年足球U10组锦标赛,预计有20支代表队、约400人参赛,将进一步拉动赛事经济,提升“如东足球”影响力。
高质量的青训离不开专业的师资和高水平的竞技锤炼。一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专业力量建设,目前拥有持证足球教练员18人、各级裁判员19人。近三年,累计选派超过100名体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足球专项培训,以确保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质量。在专业师资带领和高端赛事打磨下,我县青训输送成效显著,先后累计向专业队输送优秀球员近50名。
构建发展新格局
打造体教融合示范高地
面对“苏超”带来的足球热潮,我县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县教体局计划建立“如东县足球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通过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合力,全面提升足球事业发展水平。
此外,我县还将积极探索“足球+”融合发展新模式,依托本地产业优势,开发足球文创及周边产品,推动“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计划开展足球“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到2030年成立业余足球队和社团不少于50个,让足球运动真正融入群众生活。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县将着力构建“选材-训练-输送”一体化机制,优化足球特长生招生政策,增加招生名额,保障“小初高”升学通道。
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努力构建“足球育人”新格局,通过足球运动,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实现以体育人、以体育心的目标。与此同时,还将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将我县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足球人才培养基地,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如东体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