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关注
传承老手艺 大学生回乡开烧饼铺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24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姚陈 王洪 实习生 顾吉苏 刘梓煜)虾籽烧饼是如东的传统特色小吃,带有“大海风味”的烧饼一直深受如东人的喜爱。5年前,如东小伙夏剑东放弃大城市的稳定工作,回乡拜师学艺,学做烧饼,并将烧饼店开到了扬州。如今看到家乡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他又再次选择回乡创业。

沿着上河印巷南街往里走,尽头处便是夏剑东开的烧饼铺子。尽管天气炎热,但来买烧饼的食客依然络绎不绝。只见夏剑东麻利地将两只饼坯相对合,托于手掌,一一贴进滚烫的炉壁上。片刻工夫,烧饼便出炉了,黄灿灿的面上粘着芝麻,有的还透出酥油,香味扑鼻。“这个师傅看着年轻,做的烧饼味道还不错呢,小伙子蛮吃得起苦的,这么热的天真的不容易。”县城居民潘忠华对夏剑东竖起了大拇指。

尽管排风扇呼呼吹着,夏剑东依然汗流浃背,汗水顺着头发流进了眼睛,挂在耳垂上也顾不上擦汗。夏剑东告诉记者,做烧饼本就是个苦活,到了夏天气温高挑战就更大了,在炙热的空气和滚烫的炉子的双重考验下,从早到晚衣服都是湿透的。“炉子里的温度太高了,不穿长袖皮肤受不了,穿了长袖又很热。”记者注意到,夏剑东的手背上新伤加旧伤留下了不少伤疤,他告诉记者,贴烧饼很考验速度,匆忙中被烫伤是常有的事。“最大的水泡烫了有硬币大,白天忙起来也感觉不到疼,只要闲下来就感觉火烧火燎的疼。”

虾籽烧饼好吃,可是工序复杂,配料,插酥、开烧饼、刷油、涂糖稀,撒芝麻、贴烧饼。于是,夏剑东把父母喊来做助手。与其它烧饼铺不同,因为考虑夏天晚上的客流量更大,夏剑东的烧饼铺晚上也会营业,平均每天要站立10多个小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早上6点起来准备萝卜丝、葱,各种原材料,中午吃过饭休息一会儿,下午接着干,晚上一般到九、十点钟,最晚的时候到家已经一两点了。”夏剑东说,辛苦是真辛苦,晚上回到家连洗漱都觉得累,倒头就睡,但心里还是挺欣慰的,因为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去近800个烧饼。

看着夏剑东每天起早贪黑,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父母既心疼又有些埋怨。“说真心话,一开始我们不是很支持,因为这行太苦了。但是儿子既然下定决心了走这条路,我们做父母的还是会义无反顾的支持他,也希望他能把这个行业做好。”父亲夏培国一边忙着打下手,一边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33岁的夏剑东从南通大学毕业后,原本已在扬州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谁都没料到他会回来拜师学做烧饼。虽然家人极力反对,但是夏剑东并没有动摇,还真去做了学徒,本以为夏剑东会因为其中的辛苦主动知难而退,然而让大家出乎意料的是他还真坚持了下来。手艺学成后,夏剑东又将如东的虾籽烧饼带到了扬州,在扬州开了三年烧饼铺。夏剑东说,这些年,虽然人不在如东,但一直心系家乡,感觉家乡变化发展巨大。今年,听说复地上河印巷即将开街,他感觉形势很好,便果断决定回乡创业,因为,这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这里有他牵挂的家人。“一直以来我对传统手艺人都充满敬仰,对这一行我也比较感兴趣,我就想把它传承下来。虽然身边的人对我的做法有一些偏见,但我认为,职业本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干一行爱一行,每一行都需要有人去做的,既然做了就不后悔,就要把它做好。”夏剑东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