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关注
以实干担当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章
——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侧记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30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朱文婷 钱海军 高瑾敏)七月的如东,江海潮涌催奋进,暑气蒸腾鼓干劲。7月28日至29日,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召开。这是一次锚定方向、凝聚共识的大会,更是一次加压奋进、实干争先的动员。

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坚定扛起勇挑大梁争作贡献的使命担当”主题,既总结了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产值等指标的发展成绩,更部署了下半年“八个聚力”重点任务。从项目观摩时的实地感受,到分组讨论时的思想碰撞,再到大会发言时的铿锵承诺,“干字当头、干出精彩”的主旋律贯穿始终,汇聚成推动如东跨越争先的磅礴力量。

与会同志围绕县委书记杨万平所作的报告,结合项目观摩所见所感,深入讨论、热烈建言,共同擘画如东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更快一招的担当力、更胜一筹的进取心,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砥砺奋进,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产创融合激活力

科技创新筑高地

全会指出,要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底盘。今年以来,如东创新转型步伐加快,16家企业通过省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800万千瓦,“科小二”科技志愿服务团获评中国科协“最佳科技志愿服务组织”,一串串亮眼数据,彰显着如东在创新赛道上的强劲势头。

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邵亚红在交流发言中亮出清晰路径:“县科技局将以‘科创驱动’为核心,聚焦科技招商,精准对接前沿领域,开展专业化招商活动,推动项目落地和企业创新。”围绕协同创新,县科技局坚持“跳出如东看创新”,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以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为契机,深化与上海、苏南等地合作,建立“研发在沪苏、转化在如东”的协同创新模式。

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在科技兴海方面动作频频。县政府党组成员、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梁表示,接下来将积极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梯次培育创新主体,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做好化工中试基地项目入驻‘后半篇文章’,推动首批入驻的6个项目全面开工,同时深入链接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达到立足长三角、服务全国目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快招引科研机构和技术服务企业进驻科创中心,确保东南大学大科学装置顺利落地,力争全年引培涉海科创项目4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个,每年新建高校院所协同创新中心不少于3家。”

县发改委则从产业提质角度提出具体举措。“创新是推动转型的第一动力,我们将持续激发改革驱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产业创新、提质转型的如东发展新路。”县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于海杰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强化基础工艺创新与发展高端产品并重,聚焦轻工、纺织、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加工六大行业领域,开展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五大行动,推动传统企业全链条协同转型。同时,抓数字赋能,实现生产数智化,力争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5G工厂企业1家,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

向海图强拓新局

项目攻坚增后劲

全会指出,如东是经略海洋的重要前沿,是南通下一个万亿的重要增长极。要聚力向海发展,激活蓝色经济引擎,坚定不移实施向海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要狠抓项目攻坚,夯实经济发展支撑,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攻坚,以更多新增长点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洋口镇(沿海经济开发区)作为特色产业集聚区,将“提升园区贡献”作为核心任务。“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全会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扛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阵地使命,持续提升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县委常委、副县长、洋口镇党委书记、沿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姜晓华表示,接下来将聚焦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和资源配套清单,开展精准招商,创新“产业链+朋友圈”模式,依托远景、优嘉、高盟、常佑等链主企业高频次举办主题招商推介活动,实现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招商引资是“源头活水”,项目建设是“头版头条”。如东经济开发区锚定“争先进位、多作贡献”目标,坚持项目为王、聚力向新提质,大抓招商不动摇、猛攻项目不懈怠,奋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取得突破。“主动顺应招商引资新形势、新要求,靶向发力、加压奋进,力促招引质效实现新提升;持续巩固一二季度项目建设良好态势,争分夺秒、紧抓快干,努力将更多‘项目增量’转化为‘效益增量’;全力拓功能提能级,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项目磁吸力和基础承载力。”县委常委、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蔡东表示。

“全会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聚焦关键配套设备、核心零部件等招引方向,重点突破基地型重大项目,紧抓国家能源政策窗口期,擦亮海洋绿色能源产业名片,打造链条完整、结构优化的涉海新材料产业。”县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锋在分组讨论中表示,将紧扣全会要求,在招商引资上深耕上海、苏南等重点区域,聚焦海洋产业和龙头企业上下游,力争重大项目突破。

城乡融合促共富

民生福祉暖人心

既要物质富足,又要精神富有。今年,如东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农村物流创新模式入选国家典型案例,17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民生福祉的“温度”持续提升。

近年来,掘港街道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产业融合、城乡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引领,持续加大投入,通过坚持每年至少完成20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持续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立足‘农业强基、工业提质、三产赋能’,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掘港工业园区、天一批发市场,各类服务业业态为依托,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以城市更新推动幸福掘港。”掘港街道党工委书记钱宏彬表示。

丰利镇则聚焦“民生提标”,计划年内完成环农路提档升级、四明河大桥建设等工程,“十五五”期间创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少于5个。丰利镇党委书记骆宏丽特别提到,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严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和资金补助,统筹做好扶老、助残、帮困等工作。

如东生态环境局在发言中亮出治污成效:1至6月份,17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国考断面总磷均值全面改善;掘苴河总氮达到了“十四五”以来的最佳水平。“下一步,将坚守环境质量改善这一主线,以美丽如东建设为总揽,统筹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持续推动我县生态本底向美提升。”如东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晓华说。

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同样亮点纷呈。9所幼儿园完成托育服务改造,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主要指标全省第一,如东高级中学、栟茶高级中学、景安初级中学相关做法入选省基础教育优秀创新案例,县少体校代表队位列全省青少年田径冠军赛金牌榜首位。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改革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病理诊断、心电诊断、医学影像诊断三大中心正式运行,袁庄镇卫生院、曹埠镇卫生院投入使用。“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教育规划布局,加强教育品牌打造,不断招引优质人才,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能力,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县教体局、卫健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在讨论中如是承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东正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向海发展,矢志不渝改革创新,用一个个扎实的项目、一项项务实的举措,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如东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省市挑大梁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