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如东县人民政府
量子点工厂的柔性智造革命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06 字体:[ ]

    开栏语 科技浪潮奔涌于光年之外,亦激荡在方寸车间。当量子点在流水线上“点石成光”,当机械臂于毫厘间编织“数字神经”,“从0到1”的突破正在智能工厂淬火成型。即日起,本报推出特别策划《探“新”工厂》,以显微镜视角探秘新质生产力基因,触摸“如东制造”向“如东智造”跃迁的炽热脉动。

    943dd1ea69e65f4b1073d8175f0648b.jpg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毛茜 曹磊)量子点扩散板是高清显示器的“光谱魔术师”,它负责激发纯净色彩、扩散均匀光效等核心使命,被誉为无彩噪光影的“隐形调谐师”。

    位于如东经济开发区的创亿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聚焦量子点显示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全球首款量子点扩散硬板。近日,公司“基于柔性制造的量子点扩散板产品智能工厂”获评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柔性产线

    一张板的智能“进化论”

    量子点扩散板的核心技术藏在“多层共挤模内复合”工艺中。在摄氏200度的精密螺杆内,空气稳定型量子点材料与高分子聚苯乙烯熔融交织,经0.1毫米精度的模唇挤出,复合成厚度不足2毫米的“三明治”结构板。传统需量子点膜+胶水+扩散板贴合叠加才有的功能,在创亿达压缩至单张扩散板便可实现。

    “柔性制造”更是创亿达的“杀手锏”。“柔性制造的秘密在于‘一芯多控’。”公司总经理程铭指向正在切换规格的产线解释。生产管理系统可供多车间同步、瞬时读取模唇宽度、辊筒压力等多达30项以上的生产参数,可保证每条产线快速完成不同尺寸量子点扩散板产品的生产转产,且良品率稳定在95%以上。

    在质检区,机器视觉系统上演着“火眼金睛”的戏码:高速相机以每秒200帧的速度扫描板材表面,色域值、光谱波长等数据实时生成云图。程铭感慨:“过去20人一天的工作量,现在可在线实时检测,系统还能自动学习缺陷特征,实现迭代算法升级。”

    颠覆性创新

    砍掉90%成本的“化学魔术”

    2016年创亿达成立时,量子点技术面临世界级难题:怕高温、惧水氧,必须包裹在昂贵阻隔膜中。公司创新性地采用空气稳定型量子点材料与高分子材料,通过多层共挤工艺将水氧阻隔功能“织”入基材,一举砍掉传统方案中60%的膜材成本。

    这项突破在2022年斩获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年度最佳显示组件奖”——当年全球仅中国创亿达、京东方及美国Nanosys公司获此殊荣。

    样品展厅内,两台同型号电视机对比鲜明:采用量子点扩散板的屏幕,晚霞红色层次分明,树叶脉络纤毫毕现。“色域提升35%,功耗反降20%,这就是订单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0%的底气。”程铭介绍。

    近三年来,创亿达量子点光学部件国内占有率连年第一,TCL、海信、创维、小米等客户将采购量上调50%。更深层的变革在于产业链话语权——此前日韩企业垄断的高色域显示模组,单价从300美元跳水至120美元。

    智造引擎

    奔向“无人化”的倒计时

    车间尽头,AGV小车正将成品运往立体仓库。这座2023年投用的智能仓库,通过5G网络与生产线联动,库存周转效率大幅提升。而更大的变革正在实现:公司3个智能化车间改造完成,通过导入生产管理系统与5G网络的联动,实现了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型,生产效率和存货周转效率较同期提升超过50%。

    “62项专利是地基,智能化才是大厦。”程铭展示着研发中的第四代产品——带量子点功能光学复合板。这种采用微纳“钢筋骨架”的新型板材,抗冲击性得到极大提升,可使100英寸电视的扩散板厚度再减薄0.3毫米。

    为支撑技术迭代,创亿达与南京大学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正攻关钙钛矿量子点技术。研发投入常年占营收3%以上,近三年,公司专利数量以每年40%递增。今年下半年,公司将在现有智能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产品实现激光条码管理,可做到全链条追溯。

    “国际品牌万元级量子点电视,因我们的技术降至5000元级。”程铭指着发货区的TCL货柜说。2025年全年产出产能预计达5.1万吨,随着产能释放,全球每三台量子点电视或将有一台嵌着“如东智造”的核心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