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关注
一边是许可门槛,一边是绿色商机。请看——
20只气瓶“破壁”记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8 字体:[ ]

日报讯(通讯员 张丞晨 单邢锋 张海燕)20只气瓶,能撬动多大的产业未来?

在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这个问题的答案正逐渐清晰——

一边是亟待投产的电子级羰基硫生产线——绿色低碳、高附加值,市场前景广阔;另一边却是一道看似难以逾越的审批门槛:根据《江苏省气瓶充装许可管理办法》规定,气瓶充装单位须持有100只以上气瓶。而这种气瓶,国内仅一家供应商,单只售价高达5.1万元,且生产周期长达四五天。

“项目等不起,市场更等不起。”公司总经理周升波坦言,“若硬要配齐100只,当下,资金压力大、产能闲置多、上市节奏全被打乱。”

作为南通市今年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泰禾化工的百菌清、嘧菌酯、2,4-D等三大核心产品早已是行业标杆。今年初,公司围绕国家绿色低碳产业转型方向,决定依托千吨级别的羰基硫产能规模优势,通过精馏提纯工艺,生产出比传统特种气体更易降解、更低碳环保的电子级羰基硫产品,积极布局半导体应用领域。

很快,新项目厂房建成、设备装齐,年产量预计达350吨,就等“临门一脚”。“没想到,这个让我们寄予厚望的绿色项目,却卡在‘100只气瓶’的门槛上。”周升波说。

转机,源自一次不经意的走访。

今年8月,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洋口分局在日常服务中捕捉到企业的“两难”。分局长缪德鑫没有简单地说“不行”,而是带着问题往回走、朝前想:“能不能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为企业‘蹚一条新路’?”

第二天,由县局副局长杨旭带队,特种设备科、分局业务骨干组成的服务专班直接开进企业现场。看过生产设施、捋完工艺流程,专班围着管理办法抠“条款”,最终在第五条第七项中找到突破口——“气体作为附属产品、属余气利用的充装单位,气瓶数量可适当放宽”。泰禾化工利用附属产品高值化,这不正是典型的“余气利用”?

为了让审批不“卡壳”,专班立刻向南通市监局专题汇报,反复沟通“分类管理、逐步到位”的创新思路。最终,推动了一项创新性解决方案落地:允许企业以20只气瓶为“初始配置”申领许可,后续随市场拓展逐步增补,并建立气瓶增配进度定期报备机制。

一子落,全盘活。

这不仅为泰禾节省初始投资400余万元,更推动电子级羰基硫这一绿色产品提前进入半导体应用市场,加速国产高端电子气体替代进程。

更重要的是,这条“放宽却不放松”的审批路径,为同类型项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新样本。

“服务项目建设,职能部门不能机械地执行条文,而是要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贴近发展实际、响应企业需求。”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潘飞表示,“‘20只气瓶’虽小,却承载着政府服务方式转变的大命题。”

如今,20只气瓶即将到位,充装许可申报已驶入“快车道”。而在如东,“市监专班”的服务模式仍在不断复制、拓展——他们坚信,只有真正读懂企业所需、贴近产业脉搏,服务的脚步才能始终“跑”在困难之前,与发展同频,与未来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