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佘庆华 王洪) “6月份,咱们强生安全手套的高端产品单月销售额突破20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一倍,而这类产品的利润率足足是普通手套的5倍。”近日,在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强生企业集团新材料工厂内,刚从上海赶回如东的集团董事长沙晓林一见到记者就欣喜地分享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今年以来,在国际经济形势波动、美国关税壁垒加剧等多重挑战下,强生企业集团主动求变,通过产品创新、品牌深耕、智能制造升级等组合拳,在经历前几个月的短暂低迷后重新反弹。目前,企业投入3800万元改造的新材料工厂已全面投产,为企业稳健发展注入新动能。
走进焕然一新的强生新材料新区工厂,智能化生产的热潮扑面而来。安全手套生产线全速运转,其中2条全新智能化综合生产线尤为亮眼。这两条生产线具备“快速切换”核心优势,仅需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磨砂、PE、超细等不同品类手套的生产转换,极大提升了订单响应速度。“生产线不仅切换快,精度和稳定性也大幅提升,使产品正品率稳定在99%以上,这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强生新材料新区工厂副厂长李强介绍道。
智能化改造是工厂提质增效的关键。上半年,企业对原有生产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新建自动化硫化平台、自动脱型机和智能中转库,更新6条检包流水线。智能中转库实现货物自动进出、数据实时录入系统,既节省了人力,又让库存管理一目了然,为精准发货提供坚实保障。一系列改造使工厂在产能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工50多人,生产效能显著提升。
强生海外公司依托自主品牌“凯瑞纳”石墨烯手套的过硬口碑,成功打入特斯拉、美国钢铁、福特汽车、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的供应链体系。“这些终端大客户对产品品质要求高,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以汽车生产为例,每辆车在安全手套上的支出仅5至6美元,对他们而言成本占比微乎其微,这为我们保留了可观的利润空间。”集团董事长沙晓林解释道。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强生美国公司采用“工厂+海外公司+客户”三方关税共担机制,有效缓解关税压力,获得了客户谅解和好评。据测算,今年手套海外销售额有望突破4000万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0%。
创新,是强生抵御市场风浪的“核心引擎”。公司研发团队汇聚了博士、硕士等高端技术人才,多年来深耕核心技术突破。其自主研发的石墨烯纤维,使手套抗切割性能可达到最高的美标9级;全球首创的24针编织手套,更是独树一帜,用它生产的抗切割手套,不使用钢丝、玻纤,抗切割达到3-6级标准,且手感柔软舒适,完全不会产生过敏。上半年推向美国市场后反响热烈,预计明年将成为海外市场的主导产品和利润增长点。“我们坚守三不做原则:没有强生核心技术的产品不做,供大于求的产品不做,涉及安全、污染的产品不做。”沙晓林的话掷地有声。
内部管理的“精耕细作”同样为企业减负提速。上半年,集团大力推进减员增效,优化人员结构:管理人员从年初人数缩减35%,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提升了决策效率。同时,通过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打造出一支高效精干的队伍。
下半年,强生企业集团将全力推进新产品和品牌产品的市场推广,持续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力争下半年手套产品税后利润比上半年翻一番。“接下来,我们还将利用原强生光电4万平方厂房分期上马4万吨石墨烯3D打印线材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增加销售8亿元,利润1亿元。”沙晓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