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关注
《他们将“新”密码带到产业一线》系列报道之二
“风口不是等来的,而要主动去追”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4-07-22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玲玲 吴慧 朱海城)王鹏又要出差了。跟过去五年中的无数次一样,依然是去拜访客户,面对面倾听客户的需求和痛点。

在他看来,营销与其说是卖产品,不如说是卖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这竞争力中既包含着回应客户需求的定制化服务,又涵盖着新产品新材料的创新研发。

“商机蕴藏在‘为什么’里”

1995年出生的王鹏是江苏恒辉安防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产品开发、宣传、销售板块。王鹏笑称,父亲对他没有过高的期待。但事实上,加入公司的五年,他做得小有成绩:打造出恒辉自有品牌HANVO和拳胜,填补了之前国内市场的空白。

这些都得益于他与众不同的销售理念。在他看来,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掌握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像过去一样贴牌生产,永远都会处于被动研发的境地,中间商会告诉你他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用在这个场景里,你永远都不知道。”

商机就藏在这些未知里。

隆基是业内知名的光伏制造企业。入围他们的供应商之后,王鹏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隆基的生产一线去。当时隆基硅棒工位的工人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现有的手套不耐切割,很容易被割伤,二是手套防滑效果不好。

挖掘到客户真实需求的王鹏如获珍宝。为此,恒辉安防将这款手套纱线的防切割等级从D级提高到最高等级F级,手掌部分则做了磨砂处理,保证防滑效果。这些看似简单的调整实际却经过了三四个月才最终定版,光打样的手套就超过了100双。最终这款“量身定制”的LGX3158产品出炉,与客户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

目前,王鹏牵头创立的HANVO品牌共有100多个产品系列,主要面向国内大终端大工厂,针对不同的工厂和工位定制化开发产品。

“在‘微笑曲线’两端实现价值优化”

最近,恒辉安防将自主研发的一款名为METALQ的纤维材料出售给了一家大型缆绳生产企业。这种纱线通过融入先进的纱线包覆工艺,实现了手套舒适性和防切割性能的完美平衡。

原本,这种等级的纱线,公司一直依赖进口,成本高昂,且供货受限。实现自给自足势在必行。为此,公司依托2021年成立的恒辉安防产业技术研究院,再对接外部院校,成功研发出MetalQ产品,将采购成本降低了一大半。目前,这款纱线年产3800吨,除了自用以外,还有一半的产能可以供给下游的其他企业。

在王鹏看来,创新是企业的第一竞争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目前,恒辉安防产业技术研究院共有230多名研发人员,其中硕士和博士就占了近20%。公司还建立了相应的股权激励机制,“为的就是把这些人才和公司的利益最大程度地绑在一起。”

产业经济领域的“微笑曲线”理论认为,在产业链中,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即研发和市场。在美国读了商科本科和营销专业研究生的王鹏深谙此道。进入公司以后,除了在招引人才上下功夫,他还在打通安防手套生产全链路上不断布局,“从一个塑料粒子做到成品手套。”

从恒尚新材料,到恒辉安防、恒劢安防、恒越安防,再到恒坤智能,公司构建了从新材料开发,到工艺研发,再到新材料应用的全产业链。

“传承的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在外面看过世界的王鹏认为,未来不管制造业如何发展,环保都是绕不开的话题,“目前欧美地区对环保的需求越来越高,国内的‘双碳政策’也越来越严格,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去年7月,恒辉安防与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张立群院士团队共同投资的万吨级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预计今年底第一条年产1万吨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生产线投产。他们将运用张立群院士首创的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技术,引领全球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在安防、轮胎、鞋材等领域的产业化发展,抢占国内外市场的制高点。

“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势在必行。”王鹏说,除了在原材料绿色化上下功夫,公司还在生产线上不断革新技术,引进先进设备,控制废料、废水的排放,最大程度践行“双碳”使命。

“对于企业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我们的社会责任。”王鹏介绍,“我们从五六年前就开始布局智能制造。”在恒越安全防护用品(南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智能化生产线投产后,实现了胶的合成、原料运输、半成品入库、成品包装的自动化运作,不仅将产能提高了10倍,还将交期缩短了90%。

港城时评

中坚赋能,让“塔体”更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

近现代以来,众多优秀、影响巨大的企业家层出不穷,在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他们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民族存亡之际高举实业救国大旗的实业大王张謇,比如绝处逢生勇于创新闯关再归来的任正非……创新活动的背后,是企业家创新精神在驱动。

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要坚持发扬企业家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企业家要把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高质量管理赋能生产创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争做技术创新的爆破手与探索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进而实现生产力的跃迁。另一方面,全社会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家的创新热情与信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开拓创新土壤,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作为兼具青年特点与企业家精神的优秀群体,青年企业家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先锋力量之一。青年企业家更应继续以卓越追求加速时代进步,以创新活力助推社会发展,以多元个性促进文化包容,与时代并肩奔跑,做不惧风浪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