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关注
储能电站助力如东绿色能源发展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22 字体:[ ]

c9b1cfc8b44069545a8e0cdd362c06e6.jpg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朱海城)近年来,我县在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储能技术运用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当中。目前,储能电站已在我县广泛应用,成为当地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中广核如东储能电站操控室内,站长王超和同事们正忙碌地准备着中午11点08分的充电任务。“我们的充放电时间不固定,是根据调度对第二天的发电情况进行预测,再根据预测曲线下发指令。”王超介绍。

我县被誉为“海上风电第一县”,自2002年国家首个风电特许权项目落户以来,已建成30多座风电场,风电总装机规模占江苏省近四分之一,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483万千瓦,约占全省的41%。然而,风力发电受天气影响较大,发电量不稳定,这对电网安全构成了挑战。储能电站的引入,有效发挥了调峰、调频的作用,缓解了电网压力。

中广核如东储能电站项目共有134个电池舱,每个电池舱体积为12立方米,内含4000多块磷酸铁锂电池。每次充电,单个电池舱可充放电3000多千瓦时,整个电站每次可充放电40多万千瓦时。王超表示:“当电网系统负荷过大或过低时,电池舱会进行充电或放电,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储能电站的盈利主要来自峰谷电价差。在风力发电高峰期,电站以正常电价的60%进行充电;在用电高峰期,则以正常电价放电,相当于赚取了40%的差价。尤其是在冬夏用电高峰期,储能电站的作用尤为突出。

中广核如东储能电站技术总监薛鹏宇介绍,江苏省每年1月和12月为迎峰度冬期,7月和8月为迎峰度夏期。在此期间,储能电站通过创新政策和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超级充电宝”作用,每日高峰时段可提供40万千瓦时的调节能力,实现每日两次满充满放。

储能电站不仅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还为用电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国网如东供电公司发展建设中心副主任周燠表示,绿电可以折算成碳减排量,消费多少就折算多少,绿电消费企业能获得更多的碳减排放配额。此外,随着国际高端客户对碳足迹的关注度日益增加,依托绿电消费认证,企业在海外出口中还可享受碳关税补贴。

目前,如东县已投入使用三座储能电站,新型储能并网总量达55万千瓦,每天可向电网放电近300万千瓦时。与此同时,我县还在加快储能电站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在我县的另一片滩涂上,“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作为国内首个集光伏发电、储能、制氢于一体的示范项目,这里规划了一座400兆瓦的海上光伏电站、一座60兆瓦/120兆瓦时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和一座制氢加氢站。

新建的储能电站将以独立新型储能项目的形式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白天利用光伏充电,夜间放电用于制氢,余量还可上网。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如东项目副经理姜斌表示:“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在我们这个项目实现了,既通过储能卖电,还通过制氢卖能源,制出的绿氢可用于生产绿甲醇和绿氨,进一步拉长了绿电的产业链。”

我县拥有丰富的绿电资源,风电、光电等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已突破700万千瓦,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达787亿千瓦时。随着储能电站的投入运行,我县将进一步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助力企业减少碳排放,增强产品的“含绿量”。

县发改委总工程师周华表示,当全县风电场、光伏发电站满发时,新型储能项目接入的电能均为“绿电”,不仅能平抑大规模新能源电能接入对电网造成的冲击,还能有效推动企业绿电消费,为绿色能源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