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缪淑华代表:
非常感谢您对我县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在县人大十七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县全域旅游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根据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促进旅游业与教育、医疗、养老以及海洋产业、休闲农业、工业产业等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如东旅游发展的现阶段,立足全县资源优势,全力发展全天候、全季节、全民参与的滨海旅游,推动全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我们目前已经实施和计划实施的措施如下:
一、加强规划引领,树立全域理念
为进一步优化如东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加强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我县委托上海交通大学编制《如东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全域发展的理念,围绕“海、巷、文、田”四大特色旅游资源,依托重点项目连点成线、连片成面,打造海洋、温泉、古镇、田园重点板块旅游资源集聚区、核心区,持续优化旅游业空间结构,总体形成“一核三轴、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一核”是指如东全域旅游综合服务区,“三轴”是指西部乡村旅游景观轴、中部乡村旅游景观轴、南部乡村旅游景观轴,“一带”是指南黄海文旅游憩带,“三区”主要指小洋口-栟茶海泉养生度假区、洋口港外农港湾风情旅游区、岔河新店乡村旅游体验区,充分体现了由点向线向面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将如东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海岸旅游示范县的目标。依托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为抢抓政策扶持机遇,县文广旅局、东和集团委托青旅国际规划团队编制了《如东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力服务、指导全域旅游工作一盘棋发展,同时,指导镇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规划,充分挖掘独特的旅游资源,“特色化”、“差别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逐步形成县域内旅游资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加快融合发展,打造文旅精品
融合发展是旅游大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县紧紧围绕海岸、海鲜、海泉三大优势旅游资源打造“黄海旅游胜地”旅游品牌,培育了“跳海上迪斯科、听空中交响乐、品天下第一鲜、泡洋口黄金泉、拾农庄乡野趣、赏风电新景观、望海上旭日升”等具有如东地域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近年来,培育了南通市首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栟茶镇三园村和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小洋口南渔村,目前正在创建栟茶酒文化博物馆、林克斯温泉乐园两家国家AAA级景区和栟茶隆力奇一家省级工业旅游区。正在建设的10亿元以上重大文旅项目有鼎瓯东方温泉康旅城、栟茶古镇旅游开发、海之城PPP、蓝城桃李春风、三号街区、鹤鸣公园等,如东旅游正迎来项目建设的集中爆发期,未来必将以点带面,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同时,在旅游线路方面,进一步加强横向串联,以传统观光为核心、文化旅游为亮点,以休闲养生旅游为支撑,以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旅游为突破,以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为特色,完善全县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开花结果。
三、抢抓发展机遇,完善基础设施
借助江苏沿海经济开发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从交通末梢到通江达海,如东的交通格局正在加快重塑。目前通洋高速、海启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苏通公铁大桥,以及规划中的5条过江通道,让如东与上海、苏南、浙江等地距离缩短至两小时车程以内。海洋铁路已经建成,三洋铁路、洋吕铁路正在规划实施,北沿江高铁开工建设,通如城际高铁已编入规划。15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4个建成机场,特别是规划中具备上海枢纽机场功能的南通新机场距如东仅15分钟车程,将衔接北沿江高铁,与上海虹桥、浦东国际机场快速联通。
我们将利用已有的旅游专线进行延伸,拓展交通线路,实现全县境内景区的串联,在全县境内形成交通闭环,实现小洋口、栟茶等重要景区景点的互连互通,带动旅游景点发展。积极发展与周边相邻市县的公交班线,增强与周边的联系。完善信息化平台,打造智慧公交、智慧导览服务,进一步完善全县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引导标识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各类景区公共旅游服务设施。
四、推进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储备
注重引进关键人才,打造全县旅游智库。充分与大学、科研院所等相关专业的研究机构合作,解决制约全县旅游发展的人力资源问题。采取公司化的运作方式,通过内部调整和公开招聘等方式,组成专业管理团队,负责日常运作,为全县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依托传统课堂和新媒体,形成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格,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和业务水平,通过烹饪大赛、导游大赛、宾馆饭店服务员技能比赛等方式开展行业内大比武、大练兵,从而不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技术水平。稳定旅游人才队伍。依据现有法律法规,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市场状况,构建全县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稳定旅游人才队伍。
再次感谢缪淑华代表对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如东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1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