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7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来源: 如东县城市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1-12-20 累计次数: 字体:[ ]

镇艳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收悉,现复函如下:

为进一步破解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培育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不同类别垃圾全链条处置的创新示范项目,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创新重点项目的通知》(苏建函城管﹝2020﹞11号)通知要求,2020年我县成功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 “垃圾分类小区落实物业主体责任” 创新重点项目,建立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全链条体系,形成了业主、物业、环卫、第三方企业等共同参与开展垃圾分类浓厚氛围。2021年,我县将继续开展省创新项目20个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逐年稳步推进我县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迈上新台阶。

一、已取得的成效

通过在如东县城区居住小区落实物业垃圾分类主体责任,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管理方式,推动居民养成“四分类”习惯,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2020年如东县完成15个小区(掘港街道1个、城中街道10个、如东开发区4)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管理试点。试点区域分类制度、标准及宣传发动、培训指导、监督考核体系基本建立,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均达到98%以上。

(一)建立垃圾分类小区组织体系。一是建立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责任网格体系,进一步明确社区、物业、环卫及垃圾分类指导员职责;二是建立有物业居民小区内部垃圾分类工作组织体系,明确有物业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责任人、宣传员、收集员和督导员,并落实职责分工。

(二)配套完善分类小区设备设施。“按照一小区一方案”要求,撤除试点小区分散设置的垃圾收集容器,集中设置分类投放收集设施,完成试点小区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点位。围绕“方便居民、利于管理”思路,按照每200—300户或者服务半径50—100米设置1个点位的原则要求,合理设置若干定时定点投放点,均配备240升容量厨余垃圾(绿色桶)、其他垃圾(灰色桶)、可回收物(蓝色桶)收集容器,并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红色桶)。定时定点投放点要在显目位置标注各种垃圾属性,方便居民投放,公告投放时间、清运频次、管理责任人、监督电话等信息。

(三)营造浓厚生活垃圾分类氛围。组织入户宣导、现场咨询、志愿服务、不文明行为曝光等宣传教育活动。入户宣传时,街道、社区、城管及志愿者要组成专班,以及县城区各中小学校分片包干,确保对每户居民面对面宣传到位。同时,采取在投放点、楼道告示栏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手册、播放音视频等形式,多渠道开展全覆盖、全渗透宣传,力求小区所有人员熟悉分类知识,掌握定时定点投放规定要求。

(四)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体系。一是建立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引导居民在固定时间段到设置的投放点分类投放垃圾,投放点开放时间原则上为上午6:00—9:00,晚上18:00—21:00,开放投放时段,所有投放点应有1-2名督导员及志愿者专人值守,督导居民按规定要求开展登记、开袋、分类投放,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其余时段封闭投放口,禁止投放垃圾。在实施初期,物业公司增加巡查、保洁频率,防止发生环境卫生质量下降,做好对约定时间段以外定点定位、误时投放点位及其他区域内垃圾非规范投放现象的记录、反馈和公示。二是建立分类收集、处置体系。如东县居民小区其他垃圾由如东天恒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收集,转运至如东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进行焚烧处置,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由江苏万物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收集(收购);转运至如东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经过二次分拣后的可回收物交予资质企业进行资源再利用;有害垃圾临时贮存于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厨余垃圾由如东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负责收集、转运至如东餐厨无害化处置中心进行处置;如东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闭环体系基本建成。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1年,我局将对照垃圾分类目标任务,在2020年垃圾分类取一定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提质扩面。

(一)拓展管理,提升质量。根据《如东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强基础、治顽疾、促长效”总体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有效建立。到2021年底,完成如东县城76个居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针对县城无物业居民小区垃圾分类难推进的问题,积极与所属社区充分对接,由社区具体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我局积极指导协调帮扶。当前县城公共区域和无物业管理居民小区已投放分类设施6200余只,垃圾桶专用垃圾袋25万只。针对部分居民准点投放难的问题,2021年新建的垃圾分类小区将建成垃圾分类房,实行错时投放,切实为民解忧排难。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结合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重要意义的认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手段和报刊、杂志、板报、墙报等传统宣传渠道,制作宣传手册、公益广告、动漫图画等宣传产品,大力宣传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学校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坚持以教育促动学生,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牵动社会,通过建章立制、宣传教育、示范引领,把生活垃圾分类观念扎根校园,强化国民教育基础性作用。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校本课程,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讲,让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走进课堂。在居民小区开展以“资源回收日”为主题的小手拉大手社会实践活动,把绿色环保理念带回家庭、带进社区。不定期组织小区居民、学生代表等相关人员参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增强大家的代入感和分类意识。

(三)加强督导,确保成效。县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把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任务,实行定期监督检查。对居民小区分类投放指导管理,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层层开展垃圾分类组织管理业务培训,整合社区网格员、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收运公司、热心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逐步固化市民分类意识,养成分类习惯。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不力,效果较差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四)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建立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机制,建立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管理,鼓励和引导企业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探索建立“垃圾分类+互联网”模式,建立垃圾分类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做到应收尽收、资源化利用;争取经费投入、财政资金奖补力度,努力建设垃圾分类激励机制,提高一线分类管理人员参与支持垃圾分类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如东县城市管理局

2021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