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礴的“空中文明力量”
——我县各界共克疫情时艰纪事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0-03-23 字体:[ ]

5e777b9082582.jpg

全媒体记者 张海燕

自3月7日江苏省南通市发布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的“易来通”健康码申领使用通告以来,全县累计申领居民接近70万人,且全线飘“绿”。在这场至今已持续50余天的战“疫”中,我县因势利导,先后发出“在共克时艰中提升文明素养”等多个倡议,得益于一股充满大爱的“空中文明力量”,城乡居民不仅“宅”出了健康,还“宅”出了修养,“宅”出了境界,“宅”出了最好的自己。

道德讲堂“空投”正能量

疫情发生后,掘港街道村居干部和广大志愿者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用行动扛起使命担当。“非常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街道宣传委员赵海建说。

受疫情影响,街道的道德讲堂停办了。何不借助网络开办一期“空中道德讲堂”?经过一番考量,赵海建组织街道党政办和团工委一班人,拿出了以讲述身边抗疫故事为主题的实施方案。

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3月10日,依托拥有街道、村居干部、党员等将近5000名“粉丝”的街道微信公众号的“空中道德讲堂”正式开播。本期道德讲堂邀请银杏村团支部书记顾新彦讲述了6位90后、00后的村青年突击队队员的故事,他们在战“役”中以冲在前、干在前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责任与担当;邀请街道工作人员王茜讲述了古池社区书记刘昕以身作则的故事,他充当战役前线“急先锋”,带领社区工作者为群众筑牢生命健康安全的堡垒……

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感动身边人。首期“空中道德讲堂”引起广大听众强烈反响。赵海建说,下一期的“空中道德讲堂”还将继续关注社区一线工作者,挖掘讲述他们从去年腊月二十九至今奋战“役”线的微故事,并尝试采取现场直播的形式,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眼下,全县各地“空中道德讲堂”活动方兴未艾。

“艺”起战“疫”弘扬主旋律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刻,中国军队医疗精锐尽出,冲锋在前,感动了无数国人。中国艺术语言研究会会员、一位有着20年军龄的老兵符美法深受震撼之余,发现这类题材的军旅歌曲寥寥无几,他坐不住了,满怀激情一气呵成创作了歌曲《军魂》。“哪朝哪代有这样的军队保国安民/何国何地有这样的军队赤胆忠诚”,通过撼天动地的拷问,揭示出中国军人的本质和铁打的军队钢铸的军魂。

在歌词创作完成后,他第一时间邀请老搭档——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如东县音乐家协会主席季铁权为歌词谱曲。之后,他又邀请孙陈、朱小明等8位歌手倾情演绎。在《学习强国》、“南通市文联”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推送后,引来一片点赞声。紧接着,符美法又创作、发布了少儿独唱歌曲《宝宝想妈早回家》、诗朗诵《隔空情话》、快板《村医赞》等歌颂一线医护工作者的作品。

县文化馆馆长丁必忠说:“面对疫情,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笔墨去鼓舞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勇士们。”春节以来,他创作、发布了歌曲《借给你》《等你回家》,以及音乐快板《美好的明天会来到》、三句半《春天的气息》等作品。粗略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作相关文艺作品近200件,唱响疫情防控主旋律,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心理疏导保持好心态

疫情当前,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为此,县心理协会毅然向全县心理咨询师发出志愿服务招募令,决定推出线上心理援助公益服务,仅3小时就招募到36名志愿者。他们不仅确保时时有人值守,还组建了服务管理微信群,组织大家学习研讨,确保为广大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健康服务。“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疫情一日不结束,作为从事心理疏导援助的志愿者,我们的线上服务就不停止!”会长秦亚飞说。县心理协会还与如东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联手,邀请12名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分别以视频录播的形式在公众号上发布,在微信群内举办线上心理讲座等形式,向全社会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县教体系统也组织做好师生心理疏导工作,如实验中学、新区初中等学校开通了线上心理辅导服务,教会广大学生在严峻形势下了解自身情绪和应对情绪变化的方法。茗海中学、实验中学等学校建立了家长心理健康学习微信群,定期推送心理知识链接、举办心理讲座。宾山小学王海英老师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响应号召,报名参加了“国际心理疏导救援队”,在线上帮助全国各地来访者缓解压力、管理情绪、调整心理状态,之后又参加了如东县“直面新冠疫情群”。

传授技能增添新本领

俗话说:“家有千金不如薄技随身。”春节以来,面对“宅”在家中暂时不能上学、工作的群体,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如东县非遗传承人高爱华,决定抓住时机传承红木雕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技艺。为此,她精心制作了58分钟的教学视频,开始红木雕刻网络教学公益活动。

“如果需要教学视频的,我可以发到您的邮箱。疫情期间,虽然我们不在前线,但我们可以不用出门,掌握一门技术,为国出一份力!”高爱华说,手艺精湛的工匠是红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但是目前整个红木行业面临后继乏人的传承危机。让她稍感慰藉的是,春节以来,网络教学活动最多的一天参与学习人员达500人以上。

县文化馆书法老师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办了成人免费书法班,课堂流程也由原来的先统一分析、再逐个示范分析,改为先统一看直播、再自己写,最后发微信图片逐个指导。成人班书法老师王徐说,他以隶书临摹为主专门制作的教学视频,深受学员们的欢迎。文化馆主持老师施翔宇专门为“宅”在家里的学生们制作了艺术语言最常见的基本功训练手段——绕口令教学视频,他说,这堂线上课,同时适合成人和少儿。

快乐舞步跳出精气神

如东广场舞蹈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相继在省、市广场舞大赛中夺得冠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县舞蹈家协会、县广场舞运动协会、县青年舞蹈家协会根据广大城乡居民尽量不出门或少出门的实际,以舞蹈教学的方式与“宅”在家里的城乡居民,屏对屏,心连心,帮助大家保持积极心态,陪伴大家度过艰难时光。

舞蹈家们充分运用网络的便利,通过“糖豆”和“抖音”网络直播、录制视频、广场舞队群聊等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居民学习掌握一些基础舞蹈知识,在室内通过运动四肢的方式达到一定的放松和锻炼目的。春节以来,沈玲玲、冯春景、符海燕等舞蹈家以及星光舞蹈培训机构的老师们,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网络舞蹈直播活动,由老师在镜头前教学、领舞,广场舞爱好者们在各自家中跟随习舞。通过引导、带动大家居家秀舞,把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美舞在家中跳起来,把广场舞爱好者的风采秀出来。

县舞蹈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沈玲玲说,网络舞蹈直播活动真正做到了防控疫情、健身强体、交流学习和丰富文化生活一举多得,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广场舞凝聚群众、鼓舞群众,振奋精神、团结一心的应有作用。

原创科普培养创造力

“疫情暴发后,很多成年人都搞不清楚防疫知识,更谈不上教孩子了。”如东网红主播“兜兜爸”尝试做了几期防疫知识讲解节目,虽然科普性很强,但由于缺乏故事性、趣味性,孩子们很难听懂。于是,他产生了从孩子视角出发,原创防疫小故事的念头。

针对不少孩子认为蝙蝠是罪魁祸首的实际,“兜兜爸”一方面精心搜集权威资料,一方面指导大女儿“兜兜姐”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绘画图说。他还拿出1万元重新购置了声卡、电容麦克风等成套录音设备,确保播出效果。

2月9日,“兜兜爸讲故事”首个原创故事《小蝙蝠的伤心事》上线,“原来疫情发生不是野生动物的错,错的是捕杀、食用野生动物的人类……”听众们纷纷留言。从此,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小朋友收听“兜兜爸”播出的“防疫科普小课堂”,防疫故事点击量超过2万次。

“兜兜爸”本名高山,2016年他创办了“兜兜爸讲故事”公众号,每晚通过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平台,向全国各地小朋友讲述睡前故事。截至目前,“兜兜爸讲故事”拥有粉丝10多万名,各平台听众累计达500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