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家住上海市区的刘先生带着全家来如东自驾游,他告诉如东日报记者,上海到如东很近,开车也不累,来小洋口看大海、品海鲜、泡温泉,远离都市的喧嚣,怡情又养性。据了解,今年以来,金蛤岛温泉度假村已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4倍以上,实现从“精英”消费到“大众”消费的转变,同时,酒店围绕“温泉项目、金陵餐饮文化、免费婚纱摄影基地”所增加的服务内容也成为游客休闲旅游的目的地。近年来,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一个养胃、养眼、养身、养心的沿海旅游胜地初见雏形。
项目配套,不断开发沿海旅游资源
小洋口风景区旅客接待中心门前广场上,总投资500多万元的乡村大舞台于4月上旬“登陆”黄海之滨,填补全市海边没有专业歌舞舞台的空白,并增加了平时游客歇脚的小长凳。该项目融合了海洋文化的设计理念,建设一个中心舞台、两个集散广场、一个观演区,周边种植榉树、高杆女贞等景观苗木,是我县沿海首个集演艺、庆典、旅游集散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可同时容纳1万多人观光、旅游。
小洋口海鲜大排档也在抓紧建设,该项目位于洋口国家中心渔港1号码头东侧,投资3000多万元,计划采用组群概念,建设四栋餐饮建筑和一栋商业建筑,便于游客采购、消费。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小洋口地区特色海鲜餐饮的知名度。
今年以来,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各项建设工程有序推进。风景区正大面积造景,将原有的池塘进行清理,新造荷花池;每个景点都增设凉亭、秋千等,供游人小憩;新建了许愿池和许愿树,吸引更多游客前往;3.2公里的渔港大道亮化工程也即将开工。
为发掘更多的旅游资源,度假区确定了“一带四区”的发展格局,“一带”为度假区主轴观光带,“四区”为小洋口健康温泉城、小洋口乡村旅游集聚区、金蛤岛景区、度假区产业配套区。围绕这一格局,该区包装了10个项目进行招商,包括1.5万亩海上花田、金蛤岛景区、南黄海竞技场项目、乡村旅游集聚区等。其中,“小洋口乐园”项目已成功落户并于5月1日正式开园,该项目投资400万元,建有5D电影院、射击场等娱乐设施,内有天鹅池、矮马、羊驼、孔雀等动物景点,种植40多种名贵花草,着力打造林木繁茂、鸟语花香、动物繁多的游客乐园。
健全机制,旅游服务“一站式”、“全程化”
4月14日,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在上海举办项目招商暨媒体推介会,邀请40多家知名媒体,对度假区的旅游产品进行具体介绍。媒体推介会取得了显著成效,周边城市的旅游团队接踵而来。
“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必须大力宣传,打开知名度才有客源。”区党工委副书记陶玲玲介绍,接下来,他们将在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主要客源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光有外部包装还不够,地方还要练好‘内功’,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享受。机制不健全,即便是海南、青岛这样的旅游胜地,也还是会出现‘宰客’现象,令游客产生负面情绪。”
今年起,度假区从细节着手,着力提升服务品质。记者近日来到海印寺门口,只见整个广场焕然一新:正中央杂乱无章的摊点已被全部取缔,代之以两条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右侧是规划整齐的停车场,左侧则是由15间木塑小屋组成的佛教文化街。所有卖香的商贩全部进驻佛教文化街统一加以规范。同样正在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的还有小洋口的餐饮行业,由林克斯、金蛤岛、苏瑞等几家大酒店牵头成立小洋口特色产业协会,协会将通过行业自律,形成相互监督机制,打造小洋口特色海鲜品牌,更好地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
为提高度假区的服务、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小洋口风景区邀请旅游院校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业务培训,并面向社会聘请义务监督员,不定期进行暗访。“我们还将建立小洋口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今后会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务。”陶玲玲介绍,服务中心选址已经确定,正在设计方案,既要为游客提供吃、住、游“一条龙”订票服务,又要整合司法调解、临时法庭,及时处理投诉纠纷。“此外,我们还在与县、市交通部门洽谈,争取在旺季开通旅游专线,这样出行不便的朋友也能来这里转转。”
文化灌输,让游客爱上南黄海的慢生活
在浩淼无边的大滩涂上,迈开双腿,扭动腰肢,跳一曲“海上迪斯科”,脚下就会神奇地冒出一只只色彩斑斓的文蛤。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扬州时,品尝如东文蛤大赞其鲜,御封为“天下第一鲜”,从此,如东文蛤“天下第一鲜”的美誉不胫而走,扬名天下。此外,还有“西施舌”、竹蛏、泥螺、蚶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常见鱼类有百种以上,以黄鱼、鲳鱼、马鲛鱼等最为知名;虾蟹类出名的有红虾、白虾、对虾、金钩虾以及梭子蟹、大青蟹、关公蟹等;被誉为“软黄金”的鳗鱼苗以及以海产为原料深加工的紫菜、烤鳗、虾米、文蛤粉、“醉八鲜”等,更是风靡海内外。
除了独特的海文化,这里的风筝文化也享誉八方,“空中交响乐”就是经典旅游项目之一。1990年3月,首届全国风筝邀请赛在小洋口举办,南通代表队的板鹞风筝飞上天空后,一排排哨子迎风鸣响,高音清越、中音圆润、低音浑厚,宛如一支铜管乐队在天空演奏,“空中交响乐”由此而来,成为了风筝文化的代名词,闻名中外,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到小洋口海边游玩。今年,小洋口度假区打算在金蛤大道边新建200亩的风筝放飞基地,10月份建成后长年对外开放,让每位游客都能亲身体验风筝文化和放飞风筝的乐趣。
在陶玲玲看来,旅游不是走马观花,应该让游客走走停停,充分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度假区今年将在挖掘和打造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将海堤做成彩绘,让游客在漫步的过程中感受海洋文化;将湿地公园打造成科普文化园,让风电、新能源、候鸟文化等知识融入其中。
陶玲玲说,度假区还打算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线路,推出“一日游”、“二日游”等套餐。“比如游客第一天可以在小洋口跳‘海上迪斯科’,听‘空中交响乐’,尝海鲜,泡温泉,第二天再到如皋去,游览水绘园,品品江鲜,如此才丰富多彩、不虚此行。”她表示,目前如皋、海安等地都有合作意向。“如皋打造的是江鲜品牌,海安则在打造河鲜品牌,这种差异化的产品不存在相互竞争,可以真正实现资源互用、游客互送、利益互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