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进村入户看小康
近年来,大豫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倾力打造“西兰花小镇”,眼下,春季播种的近2万亩西兰花正批量上市——
硕叶“藏”花翠意浓 丰年笑语常相逢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0-05-26 字体:[ ]

5ecbaa18e10bf.jpg

(全媒体记者报道 徐书影 万璐璐 包玉龙)田地里,一人挑着担,两人抄着刀,一铡一撕一甩手,圆滚滚的西兰花顺利“入篮”,三人伴行,配合默契;仓库里,分拣、上称、铺冰、打包、装车,七人一组,各道工序有条不紊。进入5月以来,大豫镇百姓家庭农场一派繁忙景象,每天前来拉货的全国各地客商络绎不绝。“这一季600亩西兰花收成不错,日出货量在10万斤左右,亩均纯收入达6000元。”农场主薛勇军笑着说,西兰花真正成为百姓田头的“致富花”。

眼下正是夏季西兰花批量上市的季节,整个大豫镇西兰花种植面积近2万亩,采摘用工需求大,为了不误农时,类似百姓家庭农场这样的规模户纷纷从周边镇区“借人”。“5月大忙,到处缺人,我们现在每天用工大概在130人左右,为确保人手充足,我们包车去毗邻的大洋口‘寻人’,工资日结日清。”大豫镇农场社区勇兵家庭农场主吴勇兵说,今年60岁的村民缪芳就是其中一员,“‘专车’接送,午饭全包,一天还能挣个上百元,比闲在家里强多了。”

西兰花是大豫镇的一大特色经济作物,自2001年开始种植以来,大豫镇便积极指导种植户建立作物“绿色档案”,大力推广“绿色生产”,严格把关西兰花从种植到上市过程中的生产标准落实、农药使用、产品保存等情况。同时,常年聘请中国农科院、江苏正大种子公司等科研单位的专家,组成蔬菜产业化科技顾问,为西兰花产业发展“把脉”,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得益于多年来坚持‘调优’‘调绿’农产品结构,目前,大豫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其中,西兰花种植面积近2万亩。”大豫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丁建平告诉记者,凭着“绿色无公害”的品质保证,加上品相好、产量高、上市时间早,大豫西兰花基本不愁销路。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批发商韩贻瑞连续10年,一年来两趟,风雨无阻,“今年上市期比往年稍稍延迟,一听说开始采摘,我立马从上海赶过来,这两天就住在这边负责车辆调度,春季这波预计要采购50车、750吨西兰花。”眼下,似韩贻瑞这般的外地客商随处可见,不少大卡车甚至直接开到田头,排起了长队。

实际上,经过20年的发展,大豫镇西兰花种植已基本覆盖全镇各村,建有10多个蔬菜专业合作社,1家龙头企业,常年种植面积近两万亩,规模最大的基地达2000亩,亩均年纯收入保持在6000元至8000元。“今年受疫情影响,春季移栽晚了10天,但好在市场行情不错,西兰花每斤市价在2.5元左右。”丁建平告诉记者,上半年,春播种植的近2万亩西兰花预计将助农增收超1亿元。

“我们现在正着力打造‘西兰花小镇’这张名片,目前万亩核心区已初步形成。”丁建平告诉记者,2017年,大豫镇“西兰花小镇”入选全省农业特色小镇培育计划,为擦亮这张名片,该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采取“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的方式,结合实行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用肥品种、统一防病治虫、统一采收标准、统一检测产品质量全流程管控,真正推动了产供销一体化模式的实现,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