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如东县人民政府
县老科协农业农村分会银发生辉显担当异彩纷呈献余热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02 字体:[ ]

    日报讯(通讯员 刘冠民 全媒体记者 曹建明)如东县农业农村局是由原县农工办、农委、海洋渔业局、农业资源开发局、农机局等涉农机构合并而成,局离退休老年科技工作者及老干部300多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约占30%,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指导的时间长、经验丰富,加之勤学肯钻、专业知识丰富,是一支全县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人才知识宝库。

    为充分发挥老年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优势,县农业农村局经调查研究,整合人才资源,发挥技术优势,2019年底将原县老科协农林、畜牧兽医、海洋渔业、农业资源开发、农机等几个分会合并组建县老科协农业农村分会,由原县农委、县海洋渔业局党组书记、局离退休党总支书记钱欣荣兼任会长,充分利用县老科协农业农村分会、局离退休党总支两个平台,相互交影,相得益彰,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和积极性。

    84岁高龄的施文明原是县农业资源开发局局长、县水利局副局长,他从南通水利学校毕业后,到如东工作,将一生奉献给如东水利围垦事业,1986年被评为全国抗洪模范。他退休后,人退思想不退,不计个人得失,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加进言献策,积极参加洋口港建设,为沿海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出谋划策。2019年,施文明、郭小虎等水利专家撰写的《关于改造洋口外闸的建议》分别荣获市县老科协进言献策一等奖,被县政府采纳后,洋口外闸枢纽工程建设为政府节约资金上千万,造福如东如皋海安200多万人。施文明、郭小虎等在东凌水库的开发利用管理等方面积极进言献策,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施文明还被评为南通市老科协成立四十周年先进个人。

    洋口港高级顾问87岁高龄的周树立,心系港口建设,热心老年事业,关注如东建设,坚持调查研究,积极进言献策,奋战基础设施建设第一线,对黄海二桥等工程严把工程质量安全关,得到建设单位的好评。

    今年70岁的钱宗华高级农艺师,是全县有名的水稻专家。2012年,他荣获全省感动农民我先行十佳先进个人。退休后,仍情系三农,不忘专业,不忘盐碱滩涂的利用,继续为农服务。2022年,《如东县盐碱地耐盐水稻的示范种植研究》和《改革粮食种植方式共筑南通粮食安全》两篇文章分别在市县老科协进言献策中获奖。今年7月以来,连续大雨对水稻生长造成较大影响,钱宗华、滕金奎、花美平等老年科技突击队成员,他们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解农民所需,走乡串户钻田,根据不同田块的不同情况,帮助农民分析具体情况,指导水肥田间管理,获得农民好评。

    近年来,如东县老科协农业农村分会和县农业农村局离退休党总支,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组织银发惠农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圈舍,对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开展技术培训、业务指导等志愿服务,并进行青蓝对结,帮助培养优秀业务骨干,打造致富农业产业项目,提供农业技术支撑,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贡献银发力量。他们利用县农技推广中心培训平台,组织青年农民创业培训,采取课堂教学与手把手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并组织青年农民去兄弟县市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强青年农民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在服务方法上,除了面对面现场指导外,“老科技”们还建立了微信服务群,通过手机对手机的语音通话和微信视频进行交流指导,实施远程“巡诊”。张毓泰、沈伯华、何达山、施文明、田汉臣、周其平等专家,经常走村串户、深入基层、贴近农民,调查研究我县三农现状,就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进言献策、出谋划策。他们通过各种活动途径,联系各自经历,激励教育中青年干部青春向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东新实践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