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资讯
县民政局退“保”不退“帮”
全力为特困群体兜底“护航”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19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章晶晶 吴文军)“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退休金马上又要上调了,你放心,我们各方面都会努力,让你有一个安心、幸福的晚年。”“谢谢你啊,王科长,要不是有你们,我都不知道自己变成什么样子了!”近日,在九如城港城康养中心(长沙镇敬老院)的房间里,刚经历过截肢手术、从县人民医院顺利出院的困难边缘对象袁本银,看到前来探望他的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王健后,激动地拉着他的手再三表示感谢。

袁本银今年61周岁,是一名退役军人,常住长沙镇陆河村其父母留给他的旧平房中,户口空挂在掘港街道盐垣社区。他18岁便去参军,集体转业北京西城区市政工程公司,结婚后调回如东工作。后因婚姻破裂,导致他精神萎靡不振,失业下岗。离婚时对年仅4岁的儿子,他也未尽到抚养义务,不久后儿子随母生活,与袁本银再无联系。7年前,因患上心脏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没有生活来源,袁本银向户籍所在地原掘港镇申请低保补助,民政部门因未查到其有缴纳养老保险的记录,且其具有医院的就诊病历,故批准了他的低保待遇。2022年6月,袁本银年满60周岁,可能有退休金待遇。按照相关规定,领取退休金后,他便不能继续享受低保待遇,但是,考虑其身患多种疾病,且当时并未查到他的退休金到账记录,县民政局根据相关政策,批准他低保待遇缓退一年,直到今年7月,才正式给他办理了退出低保的审批手续。

由于长期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袁本银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去年开始,双腿突然肿痛难忍,日夜无眠,整个人也提不起力气,在邻居的帮助下,他在医院被诊断为下肢动脉栓塞、多脏器损伤等,经治疗后出院,又因生活不能自理,南通市救助站帮他联系县民政部门寻求帮助,县救助站多方协调,最后将他送到九如城港城康养中心(长沙镇敬老院)寄养。

九如城港城康养中心副院长戴翔在带袁本银去换药时被告知,他的伤口有恶化迹象,随时可能引发败血症,危及生命。戴翔立刻联系县民政部门。在多方努力下,他被安排到县人民医院进行了截肢手术,出院后又被接回九如城港城康养中心休养。而他在医院治疗期间欠下的医药费,也经多方筹措,得以顺利解决。“我们协调了他的常住地长沙镇和户籍所在地掘港街道分别给予其临时救助,又帮他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申请老兵困难生活救助,另外还请他的户籍所在地掘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给予慰问,后来调查又发现,他符合条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资金,他没有申请,我们又请掘港街道盐垣社区(袁本银户口所在地)帮他办理,现在几项资金加起来将近11000元钱,还不够的话我们再想办法从各个方面筹集。”王健介绍。

王健说,对这类特殊人群,他们将实行“退保不退帮”,履行好托底职能,杜绝机械、教条的办事方式,探讨“一事一议”“一户一策”,以更加“温情”的救助方式,去帮扶和暖化特殊困难群体,让困难群众有衣可穿,有饭可吃,有病可医,有房可住,尤其是对退伍老兵,更要尽最大可能让他们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