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通讯员 严晨 范喜娟 于佳敏) 7月1日16时许,新加坡籍“卡斯特波特”轮在如东边检站民警的监护下缓缓离泊,踏上远航征途。近期,洋口港保障异地新造船借港出海不断,凭借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条件与口岸单位的全流程保障,这座黄海之滨的港口正蜕变为长三角地区新造船出海的重要枢纽,为船舶制造业注入强劲动能。
洋口港何以成为新造船出海新通道?如东边检力量至关重要,该站以调查研究破题、以党建联建聚力、以精准服务增效,构建起保障异地新造船出口的全链条运转体系,成功打造出保障异地新造船出口的“如东样板”,为“中国制造”借港出海开辟了高效安全的国门通道。
深扎调研之根,在问需于企中破解通关堵点
“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200万吨,可常年泊位闲置率高达80%,这可如何是好?”去年11月,在洋口港通用码头即将临开、政策利好不断释放的关键节点,码头企业负责人却愁眉不展。
企业的困境引起如东边检站的高度重视。该站结合长三角地区海工企业需求,联合驻地党委政府积极牵线搭桥长江沿岸新造船出口转移承接业务,为码头企业清晰绘制出异地新造船借港出口这一特色经济发展路径。
以脚步丈量问题,用沟通破解困局,让“沉睡”的泊位焕发新生机,凝聚着如东边检站对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的深度运用。面对新造船借港出口业务日益增长的趋势,以及口岸通关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堵点难点,该站组织业务骨干成立专项调研小组,通过加强数据整合、开展趋势研判,在深入剖析业务流程上下苦功,力求找到契合如东口岸特色的边检保障“金钥匙”。
随着船舶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如东口岸新造船借港出海业务量持续攀升。截至今年6月,如东口岸异地新造船借港出海数量较一季度环比增加100%。为更好适应这一经济发展新形势,如东边检站持续深化调研活动。围绕优化新造船借港出海通关流程、提升边检服务质效,深入走访驻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与船舶制造企业、港口运营单位、航运公司等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广泛收集对新造船出口边检业务的需求和意见建议23条。
筑牢党建之基,在联建共建中凝聚保障合力
“把支部建在服务链上”是如东边检站党委的创新实践。该站依托“五色阳光岛”融创党建带与港务公司、造船企业、联检单位等构建“多位一体”党建联建体系,定期开展“国门党建联席会”,将政策宣讲、需求对接、单位协调纳入固定议程。在通用码头首艘新造船“美洲”轮出口保障中,保障单位联合组建“党员先锋队”,在码头设立临时党小组,实现从船舶靠泊、海试、出境的全流程党建引领。
攥指成拳方能形成合力,党建联建模式有效打破了部门壁垒,船舶建造进度同步掌握、试航计划同步对接、出境需求同步响应。在融创党建带的框架下,该站还通过党组织共建推动业务协同,推出“边检+海关+海事”联合验舱模式,整合船舶适航性检查、船员证件核验、货物清单比对等12项流程,实现“一次登轮、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单船联合检查时间压缩至8小时以内,较传统模式提速75%。
在党建联建引领下,如东边检站创新推出“党员驻企接待日”制度,由党员业务骨干轮流驻企提供“724小时”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现场解决企业难题。这种“党建+业务”的深度融合,使边检服务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预判,为异地新造船出口构建起有温度的保障网络。
优化服务之本,在精准施策中厚植发展沃土
“从提交资料到船舶顺利出境,办手续跟‘开了加速键’似的,没多耽搁一分钟!”代理朱峤睿对手续快捷办理带来的便利有着切身体会。针对新造船出口“高时效性、高复杂度、高合规性”特征,如东边检站依托海岛警务室从“船舶、企业、政策、生态”四个角度出发,创新构建“四维评估模型”,差异化定制“一船一策”服务方案。整合船舶入境申报、船员信息核验、登轮作业审批等流程,单船手续办理时间大幅压缩。同时设立“新造船出口特快通道”,推行“船到即检、检完即放”模式,极大程度提升船舶出口效率。
为保障新造船在港安全,该站深度运用“数据驱动、算法赋能”技术,全力打造“雷达光电全域感知+视频智能化全景覆盖”全方位、立体化管控网络,为在港新造船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守护服务。针对新造船人员上下船的复杂情况,该站精心设计“新造船人员上下预警”算法,及时发现并处理200余条推送信息。
该站创新构建“三色预警”弹性服务体系——深度融合海洋气象数据、船舶动态轨迹、港口承载能力等多维服务数据,打造口岸安全服务的“数字管家”。当系统预警时自动启动服务响应机制,在口岸专属服务区域内,同步开设含临时休憩、信息查询等功能的暖心服务区,实现从“经验式风险处置”到“数据化服务预警”的全链条服务升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推进,该站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更多“中国制造”船舶驶向世界深蓝保驾护航,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书写边检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