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通讯员 凌艳娟 全媒体记者 高玉霞)随着支付手段日趋多元化,预付卡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支付工具,随之而来的是预付卡的消费纠纷攀升。今年截至目前,县商务局处理预付卡投诉案例超过20起。为防范发卡企业出现资金和管理风险,降低预付卡投诉率,县商务局提醒消费者在预付卡充值时一定要“量力而行”。
“我在三元世纪城金菠萝办理的充值卡还未消费完毕,目前该店已关门,请求解决退费事宜。”“我曾在如东浦发领秀城对面的如东欢乐世界办了一张卡,当时工作人员说钱玩不完可以退,但今天去退卡时,告知只能退押金,不能退余额,请求部门协调不仅退押金而且退余额。”“我在曹埠镇饮泉巴十克办理了充值卡,该店一月份关门,卡内还余627元,除掉赠送的金额还余492元,请求协调退还卡内余额。”……县商务局时常接到类似投诉,从投诉对象来看,涉及美容美发、餐饮、足疗等行业。接到投诉后,县商务局工作人员都会与诉求者联系,了解办卡的基本情况。
据了解,消费者在办卡时,往往被商家口头承诺的各种优惠所打动,没有和商家签合同或者合约,仅凭双方口头约定,并通过微信转账或者其他支付方式支付预付费用,没有票据等其他证明材料。一旦利益受损,消费者通过司法途径维权时,除了一张卡、几张小票(如Pos机小票,消费小票记录),根本没有有效证据,有的消费者甚至将卡寄放在店家,导致商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取证难、调解难、查处难、立案难。
从当前摸底掌握的情况看,我县发放预付卡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多、行业杂,涉及美容美发、健身、餐饮、零售、住宿等多个行业,由于个体工商户发放预付卡没有强制规定,导致发放预付卡的商户数量及发卡金额无从知晓,属于“真空地带”。
县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处理纠纷时发现,一些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时,除了没有书面合同约定外,最值得警醒的是,很多人没有按照自己的消费习惯进行充值,而是盲目地一次性预存大笔金额。等到发生纠纷时,消费者与商家都“各执一词”,最后只能诉诸司法程序。
为此,县商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一定要选择证照齐全、资质齐备、信誉度高、评价较好的经营场所,认真查看服务项目、服务期限、服务次数、提供的商品质量、价格、违约责任、赔偿条款等,做到理性消费,建议消费者在办卡后保留好消费凭证,以及内容详细、条款清晰的协议或合同,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