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资讯
四位名校新生重返母校岔河小学——
绿茵场照亮少年成长路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29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曹建明 张凯 徐建彬)近日,岔河小学被一波“青春回忆杀”点燃——今年刚考上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的曹俊杰、桑连睿、刘雨乐、杨葛淼,回到了母校。而他们打卡的第一站,就是校园里那片熟悉的绿茵场,在这里重拾足球相伴的少年时光,也悄然解开了成长里关于坚持与蜕变的密码。

绿茵场,唤醒少年记忆

刚走进校门,四位学子的脚步就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不由自主地迈向足球场。这里的每一寸草皮、每一处球门网、每一级替补席台阶,都深深刻着他们的青春印记:早读前与队友并肩奔跑的晨光,在曹俊杰眼前浮现,汗水滴落时的凉意仿佛还在鼻尖;当年练习射门时的场景,像电影一般在桑连睿脑海里回放,耳边似乎响起教练“再调整一步”的喊声;为克服身高短板,刘雨乐加练到天黑,球鞋摩擦地面的“沙沙”声犹在耳畔;暴雨天训练时,杨葛淼浑身湿透,球衣拧出雨水的触感突然变得格外清晰。

“看到这片足球场,就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追着球跑,也追着梦想跑。”十年前央视新闻报道上说着豪言壮语的足球小子曹俊杰,弯腰捡起脚边的足球,指尖划过熟悉的纹路,轻轻一脚踢向球门,足球在空中划出的弧线,似乎与多年前那个制胜球如出一辙。

话当年,重温足球哲思

会议室里,四位学子围坐在校长娄丛荣和足球总教练祝宗明身边,听他们细数学校这几年的新变化,聊着聊着就提起了当年的“硬核”训练日常。“祝老师以前总盯着我传球,说‘单干的前锋走不远’,现在想想,高中做小组课题,我总能快速找到配合节奏,全是那时候被‘逼’出来的本事。”桑连睿的话逗得大家笑出了声,祝宗明接过话茬:“踢球和做人一样,得懂配合、知进退。”

杨葛淼则说起训练时的“极限挑战”:“记得有次练耐力跑,最后一圈我几乎要放弃,是祝老师在旁边喊着‘再撑一秒,就一秒’。后来高三刷题到凌晨,眼皮打架时我就想起这句话,硬是咬着牙把薄弱科目补了上来。”娄丛荣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满眼欣慰:“你们现在的样子,就是对岔河小学‘足球运动与五育融合’理念最好的证明——球场上练出的韧劲,到了人生赛场照样管用。”

携精神,奔赴新征程

临走前,并肩站在足球场上的四人,像当年赛后合影那样,自然而然地搭起彼此的肩膀。刘雨乐望着熟悉的球门,语气里带着期待:“到了大学,肯定还会加入足球队,就像当年在这儿一样,靠足球认识一群能‘并肩作战’的朋友。”曹俊杰举起手机,镜头里的绿茵场在阳光下分外明媚,他笑着说:“得拍张照存着,以后把大学里的新感悟写成信寄回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

阳光漫过球场,和他们记忆里无数个训练的午后重合。这场安静的返校,让“坚持”“协作”“突破”这些在绿茵场上淬炼成的品质,成了更清晰的人生坐标。就像校长娄丛荣说的那样——黄蒋大亚、季桑楠、赵东旭、孟振这些从这里走出的球员,在“苏超”赛场上拼杀时带着这份精神;如今他们走向大学,这份从足球里汲取的力量,也终将照亮前路。

从岔河小学的足球场出发,四个年轻人转身走向校门,背影里藏着和当年一样的冲劲。那些在传球、射门、奔跑中学会的道理,早已成了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印记,陪着他们奔赴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