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区动态
唤醒沉睡土地 重塑乡村新景
——袁庄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纪实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14 字体:[ ]

微信图片_20251112094657.jpg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予钦)初冬时节,从空中俯瞰袁庄镇,纵横的田埂勾勒出大地的肌理,静谧的村庄点缀其间,一幅典型的苏中田园画卷。然而,一股变革的力量正在这片土地下涌动。11月5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袁庄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正式获得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批复。这不仅意味着袁庄镇成为南通市首个整镇域实施此项国家级战略的乡镇,更标志着这片土地即将迎来一场从肌理到灵魂的深刻重塑。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绝非简单的土地平整或村庄搬迁。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次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战略性重组。

“过去,土地整治项目多是‘单兵突进’,效果有限,且难以形成合力。” 袁庄镇副镇长刘雷表示:“这次全域整治,是下一盘‘大棋’。我们通过约15个子项目,将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公共空间治理和产业协同发展‘五位一体’同步推进,目标是实现全域的有机更新和整体升值。”

这份沉甸甸的批复,为袁庄镇擘画了一张清晰而宏伟的蓝图。蓝图之下,是四个维度的深刻变革——

沃土重生:“巴掌田”变身“聚宝盆”

在袁庄镇的很多村庄,耕地碎片化问题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拦路虎”。“我家七八块田,散落在不同地方,大的不过亩,小的只有几分,农机下田都难。”种粮大户李建国道出了许多农民的心声。

此次整治的核心任务之一,正是推动耕地集中连片,实现“小田变大田”。项目将通过拆除不必要的田埂、沟渠,归并零散地块,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确保整治区域内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布局更集中。未来,映入眼帘的将是一望无际的沃野平畴,为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智慧农业应用打下坚实基础,让“巴掌田”真正成为丰收的“聚宝盆”。

空间革命:“沉睡资产”迸发“新活力”

与农用地整治并行的,是一场建设用地的“效能革命”。袁庄镇拥有不少闲置的,或者低效利用用地,这些都是“沉睡”的土地资产。本项目将通过挂钩复垦、布局优化等方式,将这些低效建设用地“唤醒”。一方面,将复垦出的耕地指标用于平衡发展;另一方面,预计将新增106亩宝贵的建设用地空间。这片新增空间,不再是粗放地铺摊子,而是精准地为未来落户的优质工业、商业项目做好保障,同时也用于建设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从根本上提升乡村的空间品质和承载能力。

绿水青山:“生态短板”化为“风景线”

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袁庄镇的整治蓝图,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项目将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对区内的河道水系、生态廊道进行系统性治理。镇水利站负责人介绍:“我们将对镇域内主要河道进行清淤疏浚、生态护坡,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沿路、沿河构建绿色生态廊道,种植乡土树种,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未来的袁庄,将是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优美画卷,生态“伤疤”将变成百姓家门口的“风景线”。

产业跃迁:“单一农业”迈向“融合共富”

一切整治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乡村振兴。袁庄镇深谙此理,将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整治的落脚点。优化城镇开发边界,推进三产融合项目布局,引入工业、商业项目、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我们不仅要守住‘米袋子’‘菜篮子’,更要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刘雷信心满满,“未来,我们将引入无污染的绿色工业项目,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乡村电商物流中心,并结合整治后的优美环境,培育乡村旅游、农耕体验等新业态。”一条从传统农业到“接二连三”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农民的收入渠道将被极大拓宽,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石由此奠定。

作为如东的“西北门户”,袁庄镇发展态势一直备受关注。此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获批与实施,无疑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最为强劲的动能。它以土地为支点,撬动的是产业升级、生态优化、生活提质的全面杠杆。当零散的耕地连成沃野,当沉睡的土地被重新激活,当破损的生态得到修复,当多元的产业在此汇聚,一个“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新袁庄就会从蓝图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