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区动态
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
扬帆起航新征程 奋楫逐浪向未来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27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季雯雯 通讯员 陈思仪)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4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25日上午,随着一声开工号令,省重大项目——恒越安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项目开工建设,投产后将为园区以及全县安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回首32年前,1992年,伴随着改革开放浩荡东风,如东经济开发区在如泰运河之南铿锵起步。一路风雨兼程,向“高”而攀,向“新”而行,实现了一次次华丽的转身与完美的碟变。

迈入新时期,踏上新征程。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谋定“一三八”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等战略机遇,全方位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眼下一座区位优势显、产业实力强、发展能级高、制度环境好的现代化“高新”园区正扬帆起航,逐浪向未来。

聚焦项目建设 积蓄发展新动能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优质项目的支撑带动。

日前,在江苏龙硕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落成不久的车间内,机器人切割、焊接,“舞动”焊花。公司副总经理邵军介绍,自主创新研发高强度轻合金专利产品,不仅节能环保、还可回收利用,开辟了低碳经济的新赛道,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

近年来,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深耕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健康安防“一主一新一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立足产业定位,经开区牢牢把握招商引资“生命线”,锁定“高精尖”,聚焦“链群配”,强链补链延链,不断为优势产业积蓄发展“新”动能。

优质项目不仅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为确保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最快效率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服务,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以第一人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姿态,及时研究解决,切实把服务延伸到项目建设全过程。

上半年,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项目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总投资50亿元的国机大容量固态聚合物锂电池等一批重特大项目成功签约,累计新签约1至5亿元项目7个,新认定科创项目9个,旭之初、致和祥、创亿达等7个项目实现新竣工,新认定专精特新项目2个,项目建设综合考评全县第一。截至目前,亿元以上在建项目48个,总投资达300亿元,预计新增年销售约320亿元,增加就业8000人。

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造科创主阵地

9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一行赴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与企业家面对面问需求,推介一批生物医药创新项目,达成国字号科研团队携手企业协同创新的合作意向,架起生物医药的创新成果和应用终端连接的桥梁,从而实现产业化。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一体推进“全域创新”,“一主一新一特色”产业正以全新的面貌加速崛起。目前,全区拥有3000多家企业,300余家规模企业,中天科技、海力风电、如通股份、恒辉安防、爱朋医疗等多家本土上市公司以及近20家上市梯队企业。

把创新作为第一竞争力,江苏恒辉安防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了从新材料开发,到工艺研发,再到新材料应用的全产业链。去年7月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运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全球首创的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技术,引领全球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在安防、轮胎、鞋材等领域的产业化发展。预计明年第一条年产1万吨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生产线投产。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上半年,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申报海外人才计划50人、省“333工程”计划3人,4人入选市“江海英才”,其中中美瑞康李龙承团队入选“攀峰计划”,全县唯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突破38.4%,发明专利授权85件。

未来,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型企业培育、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载体平台搭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县域科技创新主阵地,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创“新”优势。

优化营商环境 构筑发展“硬支撑”

月产7万台、全年订单翻一番。步入江苏御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装配车间,一条条自动化、智能化的流水线上一派繁忙。“短短5年,从落户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发展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排名第一的减速器供应商。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司联合创始人叶喜路说。

26℃温馨服务体系如来如愿。近年来,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坚持做优营商环境,打出亲商安商惠商组合拳,第一时间破解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把服务扩大到企业营销领域,吸引更多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在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投资兴业,开办企业只要半天,完成不动产登记3天、获取施工许可证30天,“2330”的服务目标已经达成。

产业政策推出力度不断加强。在全县相继出台制造业创新发展“30条” 、人才新政“70条”等一系列产业及人才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制定了促进半导体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16条”、推进工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系列重磅激励政策,助力企业释放“敢干”动能。

创新中心建设发展如火如荼。通过设立科创“飞地”,孵化“基地”,有效促进开发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间人才、资本、技术、市场、供应链等资源的流通和共享,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如东新宇科技创业园获评国家级企业科技孵化器,现有省级科技孵化器5家、高新技术企业77家。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县委常委、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蔡东表示,接下来,全区上下将继续秉持新时期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精神——“创新、高效、务实、争先”,着力在重大项目招引、贡献份额提升、科技创新赋能、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强攻坚、求突破,力争早日将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如东新实践贡献园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