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区动态
科技赋能
让鸭子孵出“金蛋”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9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季湘婷 朱南州 通讯员 陈名蔚) 鸭子通常临水而居,作为家禽养殖的一个品种,其产生的粪便带来的环境污染一直饱受诟病。如东兴洋家禽养殖有限公司一改传统养殖模式,将鸭子赶上架,通过科技赋能,从喂食、捡蛋到粪便处理自动化程度近100%,真正实现从“一枚蛋”到“一条链”的华丽转身。

“两斤三两的鸭子就能产一斤的鸭蛋,而且鸭蛋的成品合格率达到99%。”兴洋家禽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彬介绍,透过鸭舍监控,看到鸭子刚刚产下的鸭蛋一枚一枚均匀排布在中央集蛋线上,再被输送到蛋库终端,由工人们将鸭蛋装框垒好,再销往高邮。中央集蛋线投入使用以后,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还降低了运输过程中鸭蛋破损的几率,“现在我们计划再加装鸭蛋的分级处理系统,按大小分类。”

王彬虽是个养鸡“老手”,但养鸭也是头一遭。他深知,要想保证鸭蛋的产品质量,必须从源头,养好鸭子开始。鸭子是水禽,生性胆小又爱嬉水,传统养殖模式产蛋量低,抗生素使用较多,他思来想去,萌生了让鸭子“住进楼房”的想法,通过恒温恒湿的环境,减少蛋鸭的发病率。说干就干,首批数万只试验蛋鸭还是因不适应笼养环境,集中死亡。再来,团队搭建过渡棚训练蛋鸭、精准调控营养供给,一笼养两只,最终成功将水鸭变“旱鸭”,“从环境、温度、湿度、环控、饲料这些方面,把它养成旱鸭,摸索出一套适合的养殖模式,”王彬说道。

目前,场内共有3栋鸭舍,每栋存栏量4.3万只,已有两批鸭开始产蛋,第三批预计在40天后进场产蛋。王彬介绍,13万只的蛋鸭养殖规模,背后其实也就五个工人,三个负责养,两个负责后勤,形成了“一人管一栋,一栋养四万”的高效模式。王彬说,自打有了养鸭的念头,全自动化养殖就是他的目标,鸭舍配备了自动饮水器、移动食槽等设备。在监控室的智慧大屏上,跳动的实时数据可以精确到每只鸭的采食量、产蛋率,甚至体温变化,自动化程度近100%。

“如果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方式,一个人只能养五千只,还很累,我们现在一个人管理4.4万只,也很轻松。”如今,在自动化科技养殖的加持下,鸭场的人力成本锐减90%,死亡率下降80%,产蛋率提升30%,产蛋率最高峰达到96%至97%鸭是养起来了,配套产业链也得不断完善,王彬还投资建设了颗粒饲料生产线,将本地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转化为高营养的饲料。这不仅为鸭群提供了优质的口粮,还带动了周边万亩农田的订单种植,农户们亩均增收300元。同时,智能粮仓的建设让原料储备周期延长至90天,有效抵御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保障了饲料供应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鸭粪处理也是兴洋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通过干湿分离系统,鸭粪摇身一变成为有机肥,年销售额超200万元,昔日的污染源如今成了 “绿色银行”。这种 “养殖—加工—生态” 的循环模式,既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又减少90% 以上的水体污染,生动诠释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