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葛重阳 钱晓天 章晶晶 吕二函 陈斌) 8月5日,沉寂3个月的我县沿海各渔港迎来了部分作业渔船开捕,也就是俗称的“小开渔”。随着船闸缓缓打开,获得专项捕捞许可条件的数百艘渔船扬帆出海,开启新一轮的“耕海”之旅。
上午8点,刘埠国家一级渔港内,大小渔船整装待发,桅杆上的红旗迎风飘扬,勾勒出一幅鲜活壮观的渔港画卷,而码头上则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检查通讯设备、搬运物资、整理渔网……渔民们正为即将到来的远洋捕捞做最后的准备。
“经过三个月的伏季休渔,希望这次能满载而归,渔民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随着开渔时刻不断临近,从事渔业30多年的刘先林难掩激动。作为苏如渔03118的船老大,开捕前几天,他一直忙着备冰、囤食物、运食盐,备足7名船员的生活物资,为顺利出海做足准备。“我们主要是捕捞梭子蟹,如果有风两天就回来,没有风大概10天回来一次。”
中午12点,伴随着鸣笛声和彩炮声,刘埠渔港迎来开渔盛景,近100艘渔船依次拔锚起航,迎接解禁后的首批开捕。为保障顺利开捕,当地提前组织了安全培训,并按照“十个必须”的要求对渔船进行了全面检查,列出隐患清单,进行逐一整改。同时,渔港配套的冷链物流中心也已全面启动,将实现渔获“从海洋到餐桌”的无缝对接,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品尝到最新鲜的海味。“渔船出港之后,我们通过北斗24小时实时监控渔船的位置,每天船管员都会跟船长联系一次,了解船上人员和船舶的实时状况。”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农村工作局局长王月星表示。
如东洋口国家中心渔港也上演着同样的热闹景象,中午12点,外闸准时开闸,获得专项捕捞申请的200艘渔船(其中如东籍渔船140艘左右,还有近60艘盐城等地的渔船)备好生活物资,在港池内依次排队,等待出海,预计最快的渔船3至4小时后就能到达捕捞区域。如东县农业农村局派出3条执法船在出海口做好护航准备,为渔船出海生产提供保驾护航。
这次“小开渔”,我县共有265艘捕捞渔船以及11艘捕捞辅助船获得专项捕捞许可,作业类型为桁杆拖虾、刺网。捕捞种类以金钩虾、梭子蟹、鲳鱼、板鱼为主,大约2-3天后,第一批捕捞辅助船将带着新鲜的渔获回港,为市民送上“第一口鲜”。“在此次‘小开渔’之前,如东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各沿海镇区对所有符合开捕条件的渔船进行渔船适航和船员适任安全性检查,确保渔船安全合规出海。”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陈建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