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区动态
顾晓镭:驻村第一书记的法治赋能路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05 字体:[ ]

81f3d4979d3f3751808064819c9b49ca.jpg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朱南州 高瑾敏 通讯员 倪俊)2023年10月,在丰利镇月河村村部,一声悲切的哭诉骤然打破了原有的平静,一位七旬老人满面愁苦地冲进来,声泪俱下地诉说他被子女拒养的痛苦:“帮帮我吧!给我条活路……”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像一根尖锐的刺,深深扎进了驻村第一书记顾晓镭的心。望着老人无助的背影,顾晓镭深刻体悟到:唯有深耕法治这片沃土,方能理顺乡村秩序,让老百姓都能在法律坚实的荫蔽下,过上有法可依、有理能讲、有冤可诉的安心日子。

顾晓镭曾经在丰利镇做过三年基层工作,后又在县司法局从事了九年法律专业工作。“我能为月河村带来什么?”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叩问,她开始了密集的进组入户走访,打算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月河村村民做些实事。

深耕法治沃土,老百姓首先得懂法,普法工作是头版头条。说干就干,顾晓镭着手将法治元素“种”进村庄的角角落落,将法治元素巧妙融入民法典微公园、法治文化广场等村景,让村民在休憩漫步间抬头见法、驻足学法,实现无声普法;以多元场景激活服务,充分发挥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阵地作用,累计接待咨询超200人次;将法条与演绎为实际案例与具体操作,将普法工作嵌入“村庄清洁日”等活动,组织“三官一律”下沉网格,实现普法与日常生活琐事深度融合;因材施教+目标导向相结合提升法治队伍素质,邀请法官、公职律师、专家学者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民法典、人民调解法等专题培训,村法律顾问每月面向“法律明白人”举办法治讲座并指导实践;以“数字延伸”拓宽普法范围,定期更新法治宣传栏,在村广播节目中开设“法治之声”栏目,在微信群中推送法律知识图解、短视频、预警信息,全方位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法治的种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更要在村庄治理的实践中开花结果。面对满是杂物的河道、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顾晓镭带领村“两委”深挖病灶,发现村民对《环境保护法》与《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认知不足,且没有真切感受过优美环境带来的实在体验。顾晓镭融合“有事好商量”的协商精神与“援法议事”的法治内核,邀请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坦诚交流,会商形成推进方案:普法宣传小组负责将《环境保护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村规民约宣传到每家每户;开展拉网式排查,形成资产资源、河道道路权属清晰清单。面对部分村民在陡峭河坡垦种散养,抵触管理的僵局,顾晓镭与村书记采用“五步登门”法柔性破题:倾听,理解村民增收不易与传统习惯,承诺帮忙找合法增收途径;亮法,接着用触目惊心的滑坡案例进行普法,亮明法律生态红线;勘测,邀请专家进行现场勘测,用科学数据印证法规;找路,送上替代方案,引导老百姓合规发展庭院经济并提供技能帮扶,切实解决生计之忧;打样,对仍有顾虑的村民,她鼓励党员干部带头,与村干部主动协助村民处理合规农产品、清理窝棚,最大限度减轻村民转换成本。

正是这种融法规宣讲、科学论证、实际帮扶和深入沟通于一体的工作方法,让月河村的难题最终得以化解。在这场“普法+执法”的生动实践中,共整治道路8.4公里、河道3.62公里,拆除“三棚”11处,清运垃圾200余吨;在路肩河坡培土3.5万平方米,栽植树木2.4万棵,铺设草皮播种草籽3.4万平方米。依法收回被占集体土地293.7亩,通过规范发包当年即为村集体新增收入约30万元;拆除非法住宅20宗,新增耕地6.1亩。如今,月河村正一步步实现畅通、安全、舒适、美丽乡村愿景。

法治不仅是共建美丽家园的有效途径,还是守护集体经济的利刃。月河村两位种植大户因土地流转问题发生激烈争吵,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顾晓镭,敏锐地抓住这个以案释法的契机。她跟本村“法律明白人”吴玉洁一起介入,灵活运用面对面与背靠背调解法,并协调司法局资源,邀请律师缪永刚提供专业法律支持,会同镇农经站陈新梅与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室展开协商。通过三个多小时的法理情交融疏导,精准切入道德情理,引导当事人回归理性,成功促成当事双方在明晰法律权责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和解,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

这次成功的调解,引起了顾晓镭的反思,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土地流转的矛盾。深入了解后,她意识到乡村治理矛盾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未能规范行事。她开始将精力转到引导土地规范流转上来,并鼓励发包前精准丈量,避免流转过程中因面积问题造成纠纷。面对初期不解,她带领工作组入户释疑,详细讲解平台规则与规范流转保障长期权益的法治逻辑,最终推动4300亩土地全部纳入平台“阳光交易”,并以“先付后种”机制筑牢权益堤坝。同时,她依据《土地管理法》发起“法治清源行动”,依法清理、收回、复垦村内废弃建设用地与撂荒地,让“死资源”焕发新生。在这场行动中,依法收回新利小学、农机七厂等闲置土地11亩,复垦荒地82.74亩,累计盘活93.74亩。这些资源经平台发包,当年即为村集体增收8.3万元,印证了“盘活即激活”的发展理念。

在村集体经济得到好转的同时,村两委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增收资金主体投入民生,拓宽了群众呼声强烈的新月线2.45公里,根治了农忙运粮运肥车辆会车难的问题,让资源变现的真金白银,又切实转化为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2024年,在规范流转与资产盘活双轮驱动下,月河村营收跃升至152.2万元,90%的强劲增长,强劲彰显了法治护航集体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

从丰利镇开启职业生涯,又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回到这片热土,顾晓镭心中涌动着深沉的责任。“法治是乡村振兴的坚实保障,实干是改变乡村面貌的唯一途径。”回望两年多的驻村经历,她以司法人的专业和党员的赤诚,在月河村的田野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破解难题。那一串串扎实数据、一项项惠民工程、一张张舒展笑脸,正是她扎根泥土的最美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