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如东县人民政府
掘港街道种植户采摘忙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3-07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曹磊 通讯员 周霞)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掘港街道的大棚种植户们忙于田间培管,为全年丰产增收开好头。

    “大家辛苦了,麻烦手上动作轻一些,这叶子是以片数算钱的。”掘港街道三河村的冬峰家庭农场种植基地里,负责人严冬峰正和工人们一起忙着给青蒿菜剥叶,“我们年初五就开工了,这两天很忙,工人们一天要工作9个小时。”

    严冬峰今年36岁,16岁起就跟随父亲外出闯荡,从事生猪收购、屠宰生意。2013年,严冬峰回到家乡,父子俩开始养殖生猪,并注册“福睿”商标,开设门店销售猪肉,从那时起,他就在排污设施上做起了文章,通过种植苗木、青玉米等方式大规模吸纳猪粪。2019年,严冬峰发现自己付出的努力不能满足降低面源污染的要求,主动关闭猪场,毅然转行蔬菜种植。五年时间里,他先后在沙南、天星、三河三个村流转土地800亩,与菜丰堂、统一食品等公司达成合作,每年提供近700吨野渍菜,占全县野渍菜产量的三分之一,“我是个干一行钻一行的人,相信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今年我在把地种好的同时,继续扩大养牛规模。”

    “你们看,我的羊肚菌长势多好。”天星村云平家庭农场里,长势喜人的十亩羊肚菌让负责人张云平十分自豪,它们上市后每亩可带来超过四万的收入。张云平原先是出租车驾驶员,种菜算是半路出家,不过经过这些年的摸爬滚打,早已是远近闻名的种植专家,在大棚种植户一味扩大种植面积的情况下,今年他却把100张棚减少到80张,主要种植青蒿菜、丝瓜和扁豆。“这些年我的经验就是种菜不能盲目跟风,必须紧跟市场选择品种。发展培育新品种是好事,但咱们是靠天吃饭,千万不能头脑发热。”张云平分析道。

    而在不远处的草莓大棚里,山东种植户周利平正和工人们一起剥草莓叶子,“去年的行情只能说一般,可种地不就是这样吗?哪有一帆风顺的,今年我还是充满信心。”周利平告诉记者,她来如东已经八年,这里成为她的第二故乡,种植草莓22年来,除了靠天吃饭,还得瞄准市场行情,更新种植技术。虽然眼下的收成不理想,但她还是坚信汗水不白流,会努力争取在下一茬种植中获得土地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