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丹 吴文军 通讯员 季登华) 近日,记者走进城中街道六总村如东县忠祥家庭农场,千亩小麦长势喜人,个个颗粒饱满。农场负责人於忠祥介绍,再有十多天,小麦就可以进行收割了。谈到粮食种植,他说,原先农场的种植面积没有这么大,前几年村里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有土地溢出了,他通过村里的产权交易平台才流转到如今的一千多亩地种植粮食。“虽然小麦在抽穗期有些干旱,但是在灌浆期下了两场及时雨,现在每亩麦地又能增加100元的收入了。总体来说,今年的小麦长势还是不错的,亩产预计可以达到900斤左右。”於忠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六总村千亩粮食种植农场的壮大升级,是该村系统谋划、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六总村聚焦公共空间治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土地资源治理为突破口,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奋进场景,汇成该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我们村里建设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有8台烘干机组,烘干一个批次可以达到160万吨。”六总村党总支书记袁亚芹介绍,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位于六总村掘豫路与丁七线交叉口,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中心占地14.5亩,一期总投资876万元,以土建工程为主,分A幢、B幢两个区域,设粮食烘干中心、农产品检验室、农产品临时存储间、机库、粮库、保鲜库、农机设备库等功能室。二期投资230多万元,购置8台以电热泵为能源的烘干机组,环保无污染,大大提高了烘干效率和烘干作业系统的稳定性。三期投资100多万元,配套安装中心运行所需的专用变压器和地磅等。为充分发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成效,经村“两委”多次洽谈,2023年年底,六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海安分公司签订了高标准农田合作经营及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租赁协议,借助其在农业规模生产高质量、管理水平、新技术应用及高产量方面的优势,培育“绿色稻米种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粮食产业,共同将基地打造成为“市内一流、全省先进”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区。此次合作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约104万元的可持续性收入。
村落作“纸”,以产为“笔”,乡村成“画”。2024年,六总村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基地,围绕稻米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做文章,投资128万元购置稻米加工保鲜智能包装生产线,生产线覆盖稻米去石、碾米、色选、抛光以及保鲜智能包装等一系列精深加工程序,通过开展稻米加工全产业链服务,大大提升了本地水稻的产值效益。“通过不断扩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服务范畴,打造‘中心+大户+农户’的联农机制,提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影响力。在保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能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就业,实现村民、集体“双增收。”袁亚芹说。
曾经的六总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户收入有限,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势在必行。近年来,通过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粮食种植等产业,当地走出了一条以产业促就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运营的路子,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2020年的无收入到2024年204万元的跨越。
“产业振兴带动了乡村振兴。”袁亚芹表示,近年来,村里还采用“村党支部+合作社+产业”的“村社合作”模式,创新运行机制,积极为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打造“大寨河”生态大米品牌,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实现涉农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走出一条强村、兴社、富农的新路径。下一步,六总村将加快补齐农业发展短板,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方特色,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