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勤勤) 近日,马塘镇首次通过援法议事平台有效推动“养蚌治污”的污染防治攻坚工作。
在马塘镇王渡村的5条三级河道内,一排排塑料水瓶浮出水面,水下养殖的是调节水质的“得力助手”——河蚌。据了解,王渡村水域面积2000亩左右,河道两侧居民饲养畜禽密集,废水、排泄物顺势排放,解决河流水质问题迫在眉睫。王渡村党支部书记葛雪松说:“我们到周边乡镇请教专家,专家提议可以用养蚌来提高水质,还带了村民代表到周边乡镇去观看,实地考察。回来之后,我们又向有关专业部门进行了解,发现河蚌养殖确实是一个成熟的改善水质的好的方式,还增加群众收入,之后我们立即展开走访,整合群众意见。”
3月28号在马塘镇王渡村便召开了援法议事会,通过召集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以及退休村干来进行议事,一致认为采用这种办法比较可取。一周之后王渡村便开始实施这个项目。“当时周围邻居也有点顾虑,包括我也有顾虑,我们家里可能就不好放龙虾了,后来在议事会上,村干部跟我们普及啊,了解到龙虾照放,不影响。而且他三年养大河蚌,一天要六七十个人开蚌,我们老百姓去打零工,还能增加我们收入。”王渡村居民周先生说。
据了解,从前的河道养护需要村里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而今,近10公里的河道都由养殖公司负责管理维护。同时,养殖河蚌也为村集体增加了每年7万的收入,这笔费用也将用于河道苗木的管护,河道两边陆域人居环境的整治。
从不了解到支持养殖,从治污难题到“美”“益”双收,马塘镇通过“援法议事”平台安抚民心、回应民生,一次次用运用法治思维,为基层治理难题寻求化解路径。
马塘司法所所长张梓琛说:“今年马塘镇将全面推进和之晓塘工作站建设,创新服务模式,扩展服务对象,计划在马南村建设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观察点,在观察点内设置集法治案例、法治驿站、法治雕像、法治游戏、人民调解、模拟法庭等于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全区域贯通青少年法治活动场所,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我们法治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