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如东县人民政府
农业产业强镇的多维蝶变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4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姜宁惠)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曹埠镇立足自身优势,以“良种供应+现代农业”模式为引领,通过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借助科技赋能实现升级,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畅通,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绘就出一幅农业产业强镇的壮美画卷。

    产业兴旺 构筑农业发展坚实根基

    “我们在做强稻麦、蔬菜优势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花卉观赏、果蔬采摘等新业态,大力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致力于实现龙头企业、农户、村集体三方的互利共赢。”曹埠镇应泉村第一书记高颖满怀期待地畅谈村子的未来发展。

    为推动产业全链融合,应泉村围绕服务园区建设,打造集农产品加工、冷藏、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引进南通食岁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00万新建苏淇鲜冷链仓储中心,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去年,应泉村投资379万元建设二期种苗中心,成功招引了海南草莓花卉公司落户。高颖欣喜地向记者透露,今年村里将建成南通首个蝴蝶兰种苗繁育基地,预计亩产值可达3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新增收入15万元。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如东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核心区域,应泉村拥有1000亩的高效设施大棚,高效设施农业成为本村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村里打造了特色果蔬基地,提升种苗培育产业,发展“元麦”种植加工业,促成如东伟浩家庭农场与沿江所合作,发展“元麦”种植加工业。目前“元麦”种植面积达105亩,年产量约8万斤,该家庭农场已将元麦粉、元麦粗粮饮品和元麦粥的开发提上日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应泉村见证了从传统稻麦、果蔬到高端花卉种苗培育的升级,实现了农业园区育苗育种行业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这一转变不仅是产业结构的优化,更是农业发展的飞跃。

    近年来,曹埠镇精心布局,构建以种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不断拓展多元产业,为农业发展铸就了稳固的根基。自2019年起,曹埠镇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平台,全力打造130亩种苗中心,与种业龙头企业南通中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建成50亩温室大棚,育苗品类丰富,涵盖西蓝花、甘蓝、西瓜等多个品种。去年繁育供应苗种达3000万株,不仅满足示范园的需求,还与全镇90%以上大户合作,组建优质稻米种植产业联盟,成功搭建起贯穿农业生产全流程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科技赋能 点燃产业升级强劲引擎

    “这里的设备十分先进,只需一键操作,省时又省力。”在示范园内,各农业种植基地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自动化通风、遮阳系统以及智能化灌溉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杭白菜种植户孙敦科对此感触颇深,他表示,智能设施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来自安徽的莴苣种植户朱家全也说道,“这边的大棚质量好,遇到刮台风都没有问题。之前我们在别的地方用的小棚不行,很容易就刮坏了。”

    在种苗中心恒温大棚里,温、湿、光、水、肥、气自动控制。“目前我们整个温室的设施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当高,冬季通过蒸汽管道加温,通过物联网远程管理操作,为苗期瓜果蔬菜创造了最佳生长环境。”南通中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靖宇说。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曹埠镇深刻认识到科技是农业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为此,园区智能化建设总投入近1000万元,涵盖管理系统、田间生产系统,智能化比例在设施农业中达到95%以上,通过手机对大棚里的温度、水分、pH值、土壤结构,以及风机、灌溉系统进行全方位控制。

    科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智能化上,更体现在产学研合作的深度融合中。示范园积极与高校院所合作,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如东分中心,与省农科院及沿江地区农科所分别成立蔬菜、稻麦产学研中心,专门成立技术服务与农产品检测公司。通过产学研融合,汇聚各方科研力量,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

    融合发展 奏响乡村振兴和谐乐章

    “家里的土地有租金收入,我们在这儿打工还能挣工钱,日子过得很充实。” 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在园区的各大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摘农产品。曹埠镇村民顾美芳将自家土地流转后,便在蔬菜大棚里务工。

    在曹埠镇,像顾美芳这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本地就业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目前,通过村两委的积极宣传发动,已经为200多户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增收1万元。”高颖说。

    随着曹埠镇乡村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农产品电商销售,引入新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85后新农人夏子涵放弃了高薪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农场主。她积极尝试新的种植技术,占地80亩的清甜农场种植了20多种蔬菜。接下来,她将不断打造全年种植生态链,实现蔬果一年365天不间断地种植、生长、收获。

    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仅吸引了人才回流,还留住了远方的客人。

    曹埠镇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洪介绍,凭借园区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广泛的宣传推进,成功吸引了周边乃至外省的客商。目前在产业园务工的外地人接近450人,外地种植户约70户。他们来自安徽、山东、河南、湖南、湖北、海南等地。

    “示范园内的经营主体数量从2019年的10家跃升至如今的113家,去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931亿元。”曹埠镇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洪告诉记者,曹埠镇吸引了众多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家庭农场入驻,形成了紧密的农业综合体,为农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曹埠镇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推广精准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土壤污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方便农产品运输,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水质,开展村庄绿化美化行动,让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展望未来,曹埠镇还将继续秉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让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