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如东县人民政府
四子女轮流尽孝 92岁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27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丹 吴文军 徐建彬)在岔河镇汤桥村,说起严家姐弟四人,村里没有人不知道。他们的父亲严鸿贵今年已经92岁了,是村里有名的“寿星”。他膝下有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老大严美兰今年69岁,老二严金泉66岁,老三严美银62岁,老四严金明也59岁了。由于老四严金明远在北京工作,老二严金泉也在县城工作,都不能时刻陪伴在老人身边,轮流照顾父亲的任务就落在两个已经退休的女儿身上,但两个儿子也不闲着,一有空就回来嘘寒问暖。他们姐弟四人相亲相爱,用爱和真情传承着孝老爱亲的好家风。

    炎炎夏日,严鸿贵正在房间里吹着空调看电视。见到有客人过来,老人赶忙招呼进屋。走进严鸿贵的房间,干净整洁,布置有序。闲谈之际,刚到家的严美银风尘仆仆地拎着苹果和香蕉进来了,老人看到女儿过来,咧开嘴笑了。

    严鸿贵告诉记者,他的老伴儿王志英去年年底病逝,而他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多亏了孩子们的悉心照顾。如今,他的一日三餐都是两个女儿轮流准备。晚上两个女婿轮流睡在家里,方便起夜时搀扶,可谓事无巨细。“他们姐弟之间也经常联系,只要有时间了就会赶回来看看,都很孝顺。”说起几个孩子,严鸿贵很是欣慰。

    生活的烦忧,家事的琐碎,都不会成为四姐弟的困扰。他们就像齿轮般,相互磨合,相互带动。即使在生活中还需要扮演妻子、母亲、奶奶、丈夫、父亲、爷爷等多重角色,但无论有多忙,他们始终都是父亲的孩子,也一定会将老人的事情考虑在先。“只要空了,我就陪着父亲聊聊天,散散步。他养育了我,我给他养老是应该的。”严金泉告诉记者,好的家风是要代代传承的。他伯伯严鸿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参军,一直在外,不能在爷爷奶奶面前尽孝,照顾爷爷奶奶的任务全部落在父亲的肩上。上有两位老人,下有四个孩子,原本有机会到镇上邮政局工作的严鸿贵不得不留在家里,照顾一家老小。“身教胜于言传,父母宁愿自己饿着,好吃的东西都要省给爷爷奶奶和我们。我们都看在眼里,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尊老的种子。”严金泉说,几年前,姐姐严美兰的孙子正在读高中,他希望奶奶过去陪读,但是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姐姐还是选择了留在家中照顾老人。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对于严家姐弟来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姐弟几个好不容易拉扯大了,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我们就应该陪在他们的身边,尽我们的孝心,这都是我们做子女的本分。”严美银说。

    “严老身体一直都还可以,虽然中风过四次,但是孩子们照顾得好。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周围的邻居都被严家姐弟悉心照顾父亲的举动所感动,“对我们也是一种教育,好的家风是要学习和代代相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