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如东县人民政府
新农人徐小燕的抖音“闯关记”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15 字体:[ ]

    10月15日 星期三 (二版) 新农人徐小燕的抖音“闯关记”.jpg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予钦 朱予晔 包玉龙)清晨,大豫镇周墩村还笼罩在薄雾中。41岁的徐小燕已经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进露水打湿的田埂。她举起手机,镜头对准晨曦中的水稻,认真记录着叶尖滴落的露珠和抽穗的细节。这短短十几秒的视频,稍后将出现在她的抖音账号里,成为连接这片2000亩粮田与广阔市场的“数字窗口”。

    转型——扭转精品大米“卡”在快递费上

    2022年,徐小燕从家纺行业转身,回到父亲经营的如东炎丰家庭农场。彼时,农场已有自己的品牌和绿色认证,5公斤装的精品大米包装精美。但传统的销售渠道像一道无形的墙。“粮食全卖给中间商,价格他们说了算,我们很被动。”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让她下定决心“触网”求变。

    然而,线上创业的第一步就充满挑战。注册品牌、设计包装、购置直播设备……前期七八万元的投入,让家人心里打鼓:“这钱能挣回来吗?”压力如山,但徐小燕咬牙坚持。她和妹妹组成“直播姐妹花”,满怀希望地将高品质大米推向抖音。

    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致命的瓶颈不在品质,而在物流。“一算账,加上快递费,每斤米比本地贵五毛到一块。”徐小燕坦言,“粉丝可以为情怀尝鲜,但大米是天天吃的主食,性价比是王道。”线上零售的量,始终“跑”不起来。

    转身——从“零售米”到“批发粮”

    困境之中,徐小燕展现了新农人的敏锐。她迅速调整航向:既然C端零售“此路不通”,何不利用抖音吸引B端大批发商?思路一转,天地宽。

    “卖米走快递,卖粮谈‘上车价’,运费客户承担,我们彻底甩掉了包袱!”她的抖音内容也随之转型,从“品大米”变为“看粮田”。“我天天拍视频,告诉全国客户,我们这是一手基地货源,没有中间商。”这一招立竿见影。很快,私信框里挤满了来自各地米厂、粮站的询价。“客户多了,我们就有了选择权。这家出1.1元,那家出1.2元,我们选价高质优的。”说起这个,徐小燕脸上漾开笑容,“现在,是我们掌握定价主动权!”今年,农场更是与知名品牌“蟹太太”牵手,获得了稳定的大订单。

    跨界——冷库“锁鲜”西兰花

    单一粮食种植抗风险能力弱,徐小燕把目光投向了经济效益更高的西兰花。她依托家乡“西兰花种植基地”的优势,一口气种下600亩。但西兰花娇贵,市场行情如过山车。敢想敢干的她,投入300多万元建起一座冷库,能容纳千亩地的收成。

    “冷库能让西兰花‘沉睡’40天,我们就能巧妙避开价格低谷。”这一举措,不仅让自己掌握了市场节奏,更辐射带动了周边十几户种植户。抖音的魔力再次显现。“通过视频,马来西亚、日本的客户都找来了!”目前,农场出口业务占比已高达40%。这让她萌生了更大的“野心”:“以前出口靠贸易商,现在我们自己成立合作社,正在做出口备案,目标直通海外市场!”预计到2026年,直接出口将使产值再提升30%。今年,她又试种了200亩蜜本南瓜,通过抖音推广,一周内就被预订一空。

    如今,徐小燕的抖音账号积累了2万多精准粉丝。她坚持不买流量,让内容自然吸引真实客户。“视频内容要紧扣市场,比如‘今天南瓜什么价’,客户爱看,黏性就高。”她说。

    从被迫接棒到主动开拓,从受制于人到定价自主,从本土销售到扬帆出海,徐小燕的创业路,是一位新时代农人用数字化工具“武装”自己、不断学习升级的生动缩影。农场里,“父女兵”分工明确:父亲潜心种植,女儿主攻市场。2024年,炎丰家庭农场总产值预计达600万元,其中西兰花销售额占半壁江山。

    站在田埂上,徐小燕的手机再次响起,又是一个通过抖音询价的新客户。她知道,这片希望的田野,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正生长出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