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予钦 朱宇晔) 近日,在袁庄镇综治中心的调解室内,一场因宅基地界址引发的邻里纠纷迎来了转机。村民袁某与沈某在镇、村干部及专业调解员的见证下,对照前期实地核查的图纸,听着清晰明了的政策解读,心中的疙瘩被一点点解开。最终,双方欣然在和解协议上签下名字,并握手言和。
“镇领导、村干部说得在理,远亲不如近邻,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确实不值当。”袁某感慨道。这场看似棘手的矛盾,从升级到化解,得益于袁庄镇综治中心高效联动的“一站式”调解机制,将问题圆满解决在“不出镇”的闭环内。
袁庄镇综治中心从今年10月开始规范化运营,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其址特意选在镇政府办公大楼一层。中心科学设置了接待大厅、调解室、法律咨询室、心理疏导室等多个功能区。其中,接待大厅集成了综合接待、信访接待、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等5个服务窗口,形成了“一窗受理、多元联调”的高效工作模式,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能解“万般事”。
为确保机制高效运转,该镇由政法分管领导每日带班值守,5名专职政法干部全天坐班,并整合全镇专兼职调解员、120名网格员构建起一张全域响应网络。通过统一调度、定期会商,实现了98%以上的矛盾纠纷24小时内得到响应和处置的理想效果。
自规范化运行以来,该中心已累计接待群众183人次,成功化解180起矛盾纠纷,办结率达98%以上。其“前端预防、中端联调、末端闭环”的运作模式,真正筑牢了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了鲜活的“袁庄样本”。
袁庄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致力于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通过整合综治中心与大调解中心资源,推动接待窗口前移,实现“一站受理、一揽子调处”。为凝聚区域共治合力,该镇深化“党建联盟+跨村协作”机制,计划于2026年重点打造濮桥-小康、铁果门-时桥、赵港-竹园3个治理示范点,以点带面,持续释放治理效能。
基层治理的活力,更体现在群众的广泛参与中。海河滩村19组村民施德平的家中,就设有一个特别的“网格驿站”。作为一位优秀的网格员,他将自宅变为服务阵地,实现了值守“全天化”、服务“零距离”。
“我家在村中心,大家都熟悉。平时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网格员培训都在这里,就图个方便。”施德平说。这个设在家中的驿站,成了群众工作的“联络点”、村民议事的“客厅”,有助于将问题解决在“萌芽期”。施德平表示,未来他将更充分地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带动乡亲们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维护乡村治安,着力实现“服务人群更广、服务距离更近、服务内容更多”的目标,彻底打通乡村治理的“最后一步路”。
袁庄镇政法委员陶伟荣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优化网格员队伍建设,加强综治中心功能,通过深化‘党建联盟+跨村协作’等创新实践,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袁庄的和谐之基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