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瑾敏 朱南州)近日,记者走访大豫镇一门闸村、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苴镇街道)王潭村时了解到,目前全县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项目。其中,王潭村高标准农田核心区试点面积约2000亩,采用自嵌式植物生态排水沟对农田退水和径流水进行收集,通过溢流蓄水回收池对一级肥水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在汛期时对溢流水进行多级生态净化,尾水可回用至农田或排放至外部河道。而一门闸村则是2022年高标准农田开发项目,去年上半年开始建闸,是今年全县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村之一。“我们投资了100多万元,在大豫交界河和兵北河两条主要河道口建闸,建成以后可以为全村5500亩的水稻田进行灌溉和水质净化,另外在汛期排涝和作物灌水时也能发挥主要作用。”大豫镇一门闸村党总支书记黄浩新告诉记者。
农田退水携带大量氮磷营养物质,一直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一大难题。今年,县农业农村局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田排灌系统循环生态化改造试点项目,旨在通过农田退水回收再利用,缓解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实现生态环保和粮食安全“双赢”目标。
洋口镇新坝村位于小洋口国考断面上游,与栟茶运河国考断面沿线水质紧密相连。在夏收育秧季,为防止农田退水,村组施工队抓紧开展生态沟渠作业,计划新建5座涵闸对田间农沟与栟茶运河之间进行控制,新建13条总长约5.5公里的生态排水沟对农田尾水进行适当的拦蓄及净化处理,同时对区域内部1条(段)沟道岸坡进行生态化治理,提高沟道的自我净化能力。“新坝村6000亩的农田退水,通过自身净化处理,能够改善并提升栟茶运河沿线水质环境,而洋口村改造试点面积1000亩,我们在洋农中心河、环港中心河及洋农南一河之间区域,把农田退水回收到生态排水沟里,以此达到水质净化再回收利用的目的。”洋口水利站站长郑亚忠说,今年洋口镇共有洋口村、新坝村2个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村,待试点项目建成,全镇7000亩试点农田将通过生态沟渠,吸附“退水”里多余的氮磷元素,让“退”水活起来。
实施农田退水循环利用,是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的重要举措。2022年,我县结合高标准农田生态农田建设,对项目区的农田排灌系统进行生态化改造试点共4个,涉及大豫镇一门闸村,新店镇新联村、月池村,苴镇街道蔡桥村、刘埠村,河口镇双港村,涉及面积1.1万亩,总投资约1700多万元。
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缪军介绍,农田退水并不是直接进入河道,氮磷含量较高的农田退水通过静置、水生(植)物净化等方法进行削减,可减经对水体造成的影响,还可将农田退水直接储存,通过泵站提水,以备不时之需,实现净水回用。今年,县农业农村局将继续进行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共涉及4个镇4个村,试点面积约1.01万亩,目前改造试点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