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区动态
栟茶镇杨堡村
用坚守筑牢农村安全“防护网”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31 字体:[ ]

日报讯(通讯员 朱佳佳)无论是危房拆除时站在一线的果断担当,台风预警响起时争分夺秒的忙碌身影,还是消防排查时俯下身的细致入微,在栟茶镇杨堡村,网格员的脚印遍布村头巷尾,始终稳稳落在村民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将“安全”二字的千钧重量,化作村民心头实打实的安稳。

拆危除险 为村民撑起“安全伞”

老旧危房,是悬在村民头顶的“定时炸弹”——墙皮斑驳脱落,梁木吱呀作响,遇着刮风下雨,屋里人的心总揪着。杨堡村的网格员们揣着这份牵挂,主动扛起排查的担子,挨家挨户踏访村内的老房子。敲开斑驳的木门,他们先仔细查看墙角的裂痕、屋顶的瓦片,再坐下来和村民拉家常:“张大爷,您这房梁都有些朽了,下雨天漏雨不说,万一塌了可危险。”把安全隐患掰碎了讲透,又忙着对接村镇部门,协调施工队,一遍遍跟着打磨拆除方案。

到了拆除那天,网格员们更是全程守在现场:看着施工队搭好防护架,叮嘱着“慢点儿,别碰着旁边的院墙”;等危房应声倒地,又帮着村民收拾屋里的老物件。“以前住老房子,夜里听着风声就睡不着,现在网格员帮咱把危房拆了,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了地!”村民王大妈抹着笑眼说的话,正是全村人的心声。这拆危的手,递出的是隐患的消除,更是稳稳当当的安心。

闻“汛”而动 筑牢防涝“安全堤”

农村防涝,从来不是小事——积水漫进院子能淹了粮,码头塌了能断了出行路,关乎着村民的生命和家底。“竹节草”台风的预警信号刚亮起,杨堡村的网格员们就像上了弦的钟,瞬间进入“战斗状态”。

台风来前的那两天,村里的码头成了重点阵地。网格员们扛着铁锹、提着水桶往码头赶,蹲在水边摸情况:有的码头边淤泥堵了排水口,他们就挽起裤脚踩进浅水里,伸手把淤泥、杂草一把把往外掏,污泥糊了满手也顾不上擦,直到看着雨水顺着缺口顺畅流走,才松口气——不能让码头变成“积水潭”,这是他们攥在心里的念头。

还有几处码头,常年被水流冲刷,岸边的土已经塌了大半,石头露在外头晃悠悠的。“不能等!现在就拆!”网格员们咬了咬牙,顶着渐密的雨点联系施工队。风裹着雨打在脸上疼,他们就眯着眼指挥;泥地滑得站不稳,就互相扶着往前挪,硬是赶在台风登陆前,把险段码头拆得干干净净。等台风真的来临时,看着村里排水通畅、码头安稳,村民们站在屋檐下望着网格员们的背影,心里多了份踏实——这风雨里的奔波,筑牢的是防涝的堤,更是汛期里的定心丸。

排查隐患 织密消防“安全网”

消防安全无小事,在农村更是如此——不少农户习惯把柴草堆在灶房边,小卖部里电线缠得像“蜘蛛网”,这些藏在日常里的细节,都可能是火灾的引子。杨堡村的网格员们把“防”字刻在心上,定期围着村里的农户、小卖部、小微企业转,给消防安全“体检”。

每到一户,他们的眼睛就像“放大镜”:拿起墙角的灭火器,看看压力表够不够,喷嘴堵没堵;掀开配电箱的盖子,瞧瞧电线有没有老化开裂;走到院子里,量量柴草堆到灶房的距离——“李婶,柴草得挪远点儿,至少离灶台三米才安全”“小卖部的插线板别同时插太多电器,容易短路”。

发现问题当场就说清,整改的法子手把手教:握着村民的手演示灭火器“提、拔、握、压”的步骤,画张简单的逃生路线图贴在墙上,连“出门前拔电源、睡前查灶火”的小提醒,都写在纸条上递到村民手里。“以前总觉得火灾是电视里的事,网格员来了才知道,咱屋里这些小细节,藏着大安全呢!” 村民们嘴上念叨着,心里的消防弦也越绷越紧。这一次次的排查宣讲,织密的是消防的网,更是人人心里的安全弦。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杨堡村的网格员们就守着这一方村落,在拆危的现场、防涝的雨中、排查的路上,把“安全” 二字融进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他们的身影,就是杨堡村最坚实的安全防线,稳稳护着全村人的日子,向着安稳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