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好味凭“食”力“出圈”》系列报道之二
百年醇香马塘枣儿红破“巷深”焕新生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曹建明 单佳凯 徐海波) “打开瓶盖,枣香、糯米的香甜味,还有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在丰利镇九和村的南通瑞勿斯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新红揭开酒缸封盖,一股醇厚香气萦绕鼻尖。这款传承300年、曾斩获1906年巴拿马展览奖的马塘枣儿红酒,如今正告别“藏于乡间”的困境,在“如意东方”平台助力下,让百年非遗醇香飘向更广阔的市场。
马塘枣儿红酒的酿造,是刻在徐新红骨子里的非遗坚守。从原料发酵到封缸静置,再到五年以上的陈储,全程依赖手工操作与时间沉淀,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用传统大缸,守古法古艺”,这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也是其成为非遗的核心底气。凭借“药食同源”的独特风味,这款酒曾在当地百姓间口口相传,却因缺乏专业推广,长期困于“渠道窄、名气小”的局限,年轻人知晓者寥寥,优质非遗酒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
转机始于与“如意东方”平台的携手。合作不仅为酒厂带来了品控升级的“倒逼力”,每批产品都要出具专业检测报告,更打破了地域壁垒,带着马塘枣儿红酒走出乡间。在南京、南通等地的展会现场,这款非遗老酒凭借独特风味与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关注。“以前靠周边百姓和朋友介绍销售,现在不仅老客订单量翻倍,不少企业还把它作为送礼佳品、员工福利。”徐新红的话语里满是欣喜,品牌知名度与销量实现“双飞跃”。
如今的马塘枣儿红酒,不仅告别了销售难题,更在原料源头把控上迎来新机遇。“如意东方”提供的一条龙服务与标准化农场资源,解决了徐新红此前“自建基地把控原料难”的顾虑。“平台旗下农场规模大、标准高,能为酿酒提供优质原料,让我能更省心地守护非遗技艺。”谈及未来,徐新红充满期待,“希望在这个大平台上,让更多人爱上马塘枣儿红,让百年非遗酒香飘得更远。”